家庭教育小常识,小孩子太自私了怎么办,家长千万不要这么做
现在的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想要的一定要拿到手,家长的溺爱酿成大错。前言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只为了自己而活着的人都是渺小的”,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是在告诉大家做人不要太自私。有时候通过一件小事都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很自私。好比现在的小孩子,因为他们
现在的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想要的一定要拿到手,家长的溺爱酿成大错。
前言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只为了自己而活着的人都是渺小的”,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是在告诉大家做人不要太自私。有时候通过一件小事都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很自私。好比现在的小孩子,因为他们年纪小,并不是知道自私和自我是什么意思,家长也不正确地引导,导致他们长大了,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都想要抢过来占为己有。那怎么样才让这一代的孩子们明白自私是不应该的呢?我们先来谈一下如何让他们改变自私的小毛病,以及告诉他们自私的后果等等。
01孩子为什么会自私
(1)家长的娇生惯养
之所以现在的小孩子在自己很小的年纪就开始变得自私,那是因为家长的宠溺影响出来的。现在的家长有了很好的生活,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着自己去受苦,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要什么,家长都会竭尽全力去达到他们的要求。正是因为这么做,孩子就明白了,原来自己苦恼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于是无理取闹也潜移默化着他们。
(2)孩子的占有欲很强
一些做家长的都知道,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占有欲很强,举个例子。有一个小男孩的亲戚到他们的家里来玩,小孩子看到别人的玩具,想要把它带回家,可是他明明知道这是哥哥的东西,偏偏想要带走,占为己有,这就是孩子的占有欲。只要觉得这些东西是他们的,就坚决不允许别人动,感觉全世界都围绕着自己在转。正是因为这点,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不愿意和别人分享。
02从小自私的危害
(1)不会尊重长辈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懂事的小孩子学习电视剧里的小朋友给爷爷或者是奶奶夹菜,但是老一辈的人都比较疼爱孙子,不舍得自己吃,硬是拒绝他们的好意,久而久之,他们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于是开始变得自私,哪怕是下次鸡腿在别人的碗里,也要占为己有。从这点上,就有点不会尊重长辈,也会让人觉得这个小孩子不懂得礼貌。
(2)遭到同学的排挤
自私的孩子,想必和她玩耍的同龄人也是蛮少的。因为现在的小孩子很懂事,自然不愿意和自私、分享的小朋友一起玩,尤其是在小学,这种排挤的现象非常的多,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不合群等等。大家自然也不愿意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玩耍。
(3)不懂得体谅
自私的人是不懂得去为他人考虑,就好比这个水果是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可以吃,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根本就不考虑他人的想法,这种自私不仅是对外人,时间久了,孩子也会把这种做法强加在父母的身上。可是家长却不知道,到那时候一切都晚了。不管是从道德还是其他方面,自私带来的危害是非常的严重,家里人会纵容你,可是社会是残酷的,大家都不会迁就你。
03如何让孩子不再自私
(1)家长以身作则
现在的小孩子还小,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自私,都是因为家庭的环境影响的。而这一切自然和爸妈或者是其他的长辈做法自私,孩子自然也就学会了。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大家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告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够抢夺,这是自私,这样的话就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你一起玩耍了,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2)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她
现在的小孩子很聪明,家长也不要小瞧他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觉得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般2到5岁的小孩子,也是大脑发育最好的阶段。作为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她思考问题。不能够每天都像教训大人的语气和他们说话。
(3)让孩子和自私说“不”
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什么都是属于自己的。可以适当地给孩子立规矩,好比家里的爷爷奶奶还没有吃饭,必须要等家里的长辈上桌吃饭才行,不过这要根据小孩子的年龄阶段去做的。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要满足你,要明白自己和家里的成员是平等的,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时代不同了,家长在家里纵容自己的孩子,但是并不是代表其他人就必须让着他们。没跟人都是一个平等的个体,不可能牺牲自己去满足你无理或者是幼稚的要求。
个人观点
自私的做法不应该提倡,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家长去做什么样的人。孩子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家长不要再去过度地宠爱自己的孩子了。要是说教师是传送知识的,那家长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的。所以呀,要是想要孩子不自私,那就必须要从家长开始做起,孩子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家长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吧。好了,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大家对于孩子的自私和一味索取有什么看法和对策吗?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和小编一起讨论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11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