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已失去特权!”
当这封盖着国土安全部印章的公函被递到哈佛大学移民事务主任办公桌上时,整个常春藤联盟的空气都凝固了。
川普政府以“支持恐怖主义”“纵容反犹主义”为由,悍然撤销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
这意味着从下学年起,哈佛不能再招国际学生了,现有的留学生也面临被迫转学或遭遣返的绝境。
这波操作,让哈佛校园乃至整个美国学术界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国际学生们懵了,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进入哈佛,付出了数年的努力和汗水,如今却可能因为一纸政令而梦碎美利坚。
哈佛校方也坐不住了,校长艾伦·加伯在紧急记者会上攥紧拳头,直言说这是“对学术自由的粗暴干涉”。
川普为何对着哈佛开火?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治博弈?
据国土安全部长诺姆的指控,哈佛的“罪状”可谓罄竹难书。
最开始,是指责哈佛拒绝提交学生“黑料”。
政府要求哈佛交出近五年所有国际学生的纪律处分记录、参与抗议活动的影像资料,甚至涉及“威胁他人权利”的举报材料。
哈佛方面在多次催促后仅回复了一份“不完整”的档案,被诺姆斥为“藐视联邦法律”。
后来,哈佛又被指控包庇反犹主义。
自去年10月以色列清剿哈马斯行动以来,哈佛校园爆发多场支持加沙的抗议。
政府声称,哈佛对“亲哈”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一次很恼火。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哈佛不配合政治审查。
川普政府早已将哈佛列为“重点改造对象”,要求其修改课程设置、招生政策,甚至解雇“不听话”的教授但是哈佛仍然不妥协。
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本周在国会表示,国务院目前已吊销“可能上千份学生签证”,未来还将继续扩大打击。
此次签证禁令,实为逼迫哈佛就范的终极手段。
面对咄咄逼人的指控,哈佛并非没有反击之力。
校长加伯在记者会上甩出一组数据:国际生每年为哈佛贡献近6亿美元的学费收入,若算上他们拉动的消费、科研合作,实际价值远超此数。
更重要的是,国际学者撑起了哈佛的半壁江山,从诺贝尔奖实验室到人工智能前沿研究,都离不开他们的贡献。
然而,在政治利刃面前,这些数据和言论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就在政府挥刀之前,哈佛正因川普此前冻结的30亿联邦拨款焦头烂额。
为填补资金缺口,校长加伯宣布减薪25%,90名教授自愿降薪10%,连博士生名额都被迫缩减。
如今,随着国际学生签证的撤销,哈佛的财政状况无疑将雪上加霜。
对于留学生而言,这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美国生活了数年,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然而,随着签证的失效,他们不得不面临转学或遭遣返的绝境。
已有12名学生因参与抗议被吊销签证,更多人担心“秋后算账”。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哈佛紧急允许新生保留国外大学录取资格,但5月1日的传统确认截止日已过,无数学生陷入了“两难陷阱”。
川普政府放话:“签证是特权,不是权利!”
如今,面对政府的“暴政”,哈佛并未选择屈服。他们已联合MIT、斯坦福等名校发起诉讼,指控政府“滥用行政权力”“侵犯学术自由”。
教授们走上街头,学生举着“科学无国界”的标语抗议。
然而,川普政府的态度却异常强硬:“要么服从,要么关门!”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超越了一所大学的存亡。
当政治利刃刺入校园,当知识殿堂沦为权力博弈的棋盘,受伤的不仅是广大留学生,更是美国引以为傲的学术自由传统。
正如哈佛校训所言:“真理”(Veritas)面前,没有特权,只有追索。而今天,川普正试图用一纸禁令,将真理扳倒。
留学生的命运,或许将成为检验美国民主成色的最新试金石。
在这场风暴中,我们不禁要问:美国,还是那个自由、包容的灯塔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5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