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德国警察勒令中国展商35分钟内撤掉展台,为什么这么“羞辱”人?

上周在德国,中国企业遭遇了一件特别”屈辱“的事情。

6月26日下午3点,德国法兰克福会展中心正在举办盛大的自行车展,这是自行车行业的第一盛事。

7号馆里,来自于中国SH的某自行车公司的展台,外贸经理正给客户演示最新款电动自行车。

突然五个德国警察,带领保安围住展位,领头那位掏出秒表:"先生,你们涉嫌侵权,请立即撤展走人。现在开始35分钟倒计时。"

德国警察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对待中国公司,为什么要求35分钟撤展?

中国公司为什么这么被”屈辱“对待?!


(一)这场驱逐"闪电战"怎么发生的?
时间拨回当天上午11点。

瑞士Cilo公司的法务总监在逛展时,发现中国SH某公司展台那辆标价1899欧元(约1.5万人民币)的电动车,和自己家卖3299欧元(约2.6万人民币)的Kyano系列像"双胞胎"。

特别是电池仓那个L型卡扣和车架焊接点的分布,简直一模一样。

但是中国公司的产品比原创产品低了40%!

他立即拍下20张对比图,中午12:30向展会投诉中心提交材料。


图片说明:来自于公司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


德国人的效率这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 13:00 法官收到电子材料
  • 14:15 临时禁令签发
  • 15:00 法警带着警察和保安到场执行


外贸公司后来回忆:"我们连拆包装的时间都不够,最后是整台车抬出去的,22万展位费就这么泡汤了。"

(二)欧洲人为何这么'较真"?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年汉诺威工业展上,中国某机械臂企业因为操作界面图标排列和德国库卡相似,开展两小时就被清场。

当地媒体《法兰克福汇报》曾调侃:"这些案子判得比香肠出炉还快。"

背后是欧洲人特殊的"展会正义"传统,极致的保护展会的公正公平:

  1. 快速通道:德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规定,侵权投诉必须24小时内处理

  2. 高额代价:2019年科隆五金展上,某浙江企业因抄袭被罚预估损失的三倍(约合480万人民币)

  3. 连锁反应:荷兰自行车商解释了这些快速流程的背后:"如果纵容抄袭,明年展会就会变成'大家来找茬'游戏",变成“连连看”游戏,抄袭的公司卖低价,搞死原创的卖高价公司。


(三)中国企业吃过的那些“亏”,那些“屈辱”

  • 2018年柏林消费电子展:深圳某耳机企业因耳塞弧度相似,被没收展品。

  • 2023年巴黎时装周:某服装厂样衣与法国品牌陈列在同一展馆,被认定"混淆设计“。

  • 最冤的是2022年米兰家具展,东莞一家企业原创设计,却因没带够证明材料被迫撤展


那么,如何避免"人在囧展"呢?

根据从事外贸20年的专家分享经验:

  1. 出发前:把专利证书、设计草图甚至团队合照都彩打三份(德国人特别认纸质文件)

  2. 展台上:明显位置标注"已申请欧盟外观专利(编号XXXX)"

  3. 被投诉时:立即出示研发时间链(比如这款车2022年3月的3D建模图)

幽默的是,现在有些企业布展时会故意在显眼处放个"设计诞生日记"相框,里面是工程师熬夜画图的照片。

当然,如果真的是抄袭的,准备再多的材料也是枉然。


(四)这事真不能全怪别人

有人会问,这个是不是针对中国呢?

好像还真的不是,人家老外犯规了也是这样”屈辱“对待。

2019年慕尼黑工程机械展上,德国本土的Bauer公司也因抄袭日本小松的挖掘机臂设计,被当场罚款35万欧元(约280万人民币)。

就像德国知识产权律师穆勒说的:"在原创保护这件事上,我们对自己人更狠。"

图片说明:来自于公司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

有中国企业开始明白了:"以前觉得能卖就行,现在懂了,得带着'出生证明'闯世界。"

如今中国自行车出口量占全球60%,但欧盟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企业申请的自行车类外观专利同比增加217%。

中国企业也在努力学习,拼命洗掉过去的”只知抄袭,不搞原创“的标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608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