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联合国纪念日本遭原子弹轰炸,中国记者追问联合国高官:谁炸的?

前言

广岛八十周年纪念,这场活动被日本人搞得声势浩大的,首相的致辞哀婉悲切,联合国的代表隔空呼吁和平,说白了核武器是魔鬼,而日本就是受害者。

可是他们只提日本的痛苦,不提中国在战争中做出的牺牲,中国记者徐德志对着会议发出了一连串的质疑和追问,这可把日本人给问着了。

日本人举办纪念原子弹爆炸的仪式到底想干什么?中国记者还提出了哪些质问?

不安的沉默

原子弹爆炸八十周年的广岛,气氛果然庄严肃穆。首相致辞,哀婉之情溢于言表。联合国代表隔空传达着对无核世界的深切期盼。整场纪念活动的核心,清晰又强烈:核武器是恶魔,而日本,无疑是无辜的受害者。

二十多万生命瞬间灰飞烟灭,幸存者们在核辐射的阴影下苦苦挣扎。这幅人间炼狱般的图景,足以让每个旁观者心生怜悯。

然而,就在这份精心营造的悲情氛围中,一位名叫徐德智的中国记者,平静地抛出了第一个问题:“是谁炸的日本?”短暂的迟疑后,联合国代表轻声回应:“是美国。”随即,第二个问题紧追而至,直抵现场:“那为什么要炸日本?”

这一个“为什么”,如同无声的炸弹,瞬间引爆了会场的沉默。那片沉寂,比任何话语都更震耳欲聋,它无情地撕裂了纪念仪式那层光鲜的外衣。

暴露出来的,是一个被刻意隐藏的核心——一场精心策划的、只谈结果不问原因的历史切割术。

这场纪念活动,问题就出在这里。日方费尽心机,只希望世人的目光聚焦在原子弹落下的那一刻,聚焦在广岛、长崎的废墟,聚焦在平民的苦难。

这当然是真实存在的一面,但它是一个被小心翼翼筛选过的、抽离了来龙去脉的事实片段。他们反复强调自己作为“受害者”的伤痛,对自己作为“加害者”的身份,却避而不谈。

历史,从来不是一块可以随意裁剪的布料。你要看一个国家是否真心悔过,从来不该只听它说了什么,更要看它选择记住什么。

德国痛定思痛

在这方面,德国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范本。二战的另一元凶,德国同样遭受过盟军毁灭性的轰炸,其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广岛。可是,你很少看到德国政府年复一年地高调纪念德累斯顿的苦难,更不会将其包装成博取世界同情的“国耻日”

德国人选择记住的,是奥斯维辛的焚尸炉,是华沙犹太区的隔离墙,是他们自己亲手犯下的滔天罪行。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那一跪,惊世骇俗。

它代表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向历史低头,向所有受害者忏悔的决心。在柏林市中心,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如同一片由2711块水泥板构成的灰色森林,沉重、压抑,时刻提醒着后人,先辈曾犯下何等罪恶。

他们的历史教科书,更是对纳粹的暴行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与反思。

德国人深谙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直面并清算作为加害者的责任,才有资格谈论自己作为战争受害者的苦难。他们的纪念,核心是“赎罪”与“反思”。反观日本的纪念,其核心却是“受难”

这种选择性的记忆,并非真的在呼唤和平,而是在构建一种“我们也很惨”的叙事,企图用自身的受害者形象来稀释,甚至抵消其加害者身份。

这种做法,不仅扭曲了历史,更是对数千万无辜亡魂的亵渎与不公。原子弹落下固然悲惨,但人们不禁要问,那死于侵略战争的3500万中国军民的冤魂,是否更应该被纪念?联合国官员为那些轰炸前仍在积极参与侵略战争的人致哀,这本身就是对正义的嘲讽。

谁又真能“放下”?

徐德智记者那句“为什么要炸日本”,恰恰强迫日本回到历史的因果链条中去。日本为何会被原子弹轰炸?因为它偷袭了珍珠港,对美宣战,它为何要对美宣战?

因为它深陷侵华战争泥潭,急于攫取东南亚战略资源以战养战。它又为何要侵略中国?因为它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的不归路,妄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这一连串的“为什么”,才是历史完整的面貌。会场上的那片沉默,说明主办方既无法否认这一系列因果,又不愿公开承认。

所以,当有人劝说曾经的受害国“放下仇恨”时,我们必须问清楚,究竟要放下什么?如果是对普通日本民众的仇恨,自然应当放下,战争的罪责不应由今天的普通人无限背负。但如果是要求我们放下对历史真相的追问,放下对日本政府错误历史观的警惕,那就是偷换概念。

真正需要“放下”的,从来不是别人,恰恰是日本自己。他们需要放下的,是那个早已不合时宜的帝国旧梦,是那份扭曲的民族自尊心,是那种“我们没错,只是我们输了”的侥幸与不甘。

更重要的,是放下对自己加害者身份的逃避与美化。一个连“为什么”都不敢回答的国家,如何让邻国相信它的和平承诺?一个只沉浸在自己伤痛中的民族,又如何能真正理解他国人民曾遭受的、远比原子弹更为漫长和残酷的苦难?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历史修正主义的幽灵并未消散,反而与现实政治遥相呼应。如今的日本,依然有人干涉中国内政,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心怀不轨的挑衅,不正是对其侵略历史缺乏彻底反省的延续吗?这只会让人怀疑,他们是否想招来新的灾难。

结语

八十年前的那两声巨响,不应仅仅是日本一国的伤疤,更应是全人类的警钟。但这警钟警示的,不只是核武器的恐怖,更是对战争狂热与军国主义的永久警惕

历史的真相或许会迟到,但终究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而那个在广岛上空盘旋至今仍未得到回答的“为什么”,将继续拷问着每一个试图篡改记忆的灵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688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