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保问题讨论得挺热闹的,但我得给大家泼盆冷水,这讨论其实意义不太大。为啥这么说呢?看看韩国就知道了,人家已经经历过这事儿了。
韩国社保体系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建立。1960 年先给政府公务人员搞了养老金制度,公务员、警察、司法人员都在范围内,3 年后军人也能享受了,1973
刚开始没覆盖所有人,所以韩国社保的资金池一开始就不深,风险从一开始就有。但那时候韩国正处于汉江奇迹的高光时刻,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呢。2000 年韩国人均 GDP 到了 1.23 万美元,是当时广东的 8 倍,都快赶上发达国家了,数据这么好看,谁能不乐观?韩国人就觉得形势一片大好,社保这点小问题,肯定能在经济高速发展中解决。
结果呢,问题来了。首先,人均寿命变长,老人越来越多,领养老金的人也跟着多了,可新生人口却在猛降,这么一来,韩国的社保资金池好像要见底了。更倒霉的是,08 年左右全球金融危机,韩国是外贸大国,经济也跟着受影响,增长变慢了。本来指望经济发展解决问题,结果问题没解决,经济还不增长了。
没办法,韩国只能想办法调整社保体系。2005 年,韩国出台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搞了社保第二支柱。韩国的社保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国家养老金,人人都有,算是保底的;第二支柱就是你交一些,企业也交一些,算是企业给的福利;第三支柱是自己买的商业养老保险。2005 年规范第二支柱,就是让企业多交点社保。
2007 年,韩国又把养老金的收入替代率从 50% 降到了 40%,也就是说退休工资和在岗工资的比例降低了。还有,2013 年韩国决定把退休年龄从 55 岁延迟到 60 岁,之后每 5 年再提高 1 岁,到 2033 年法定退休年龄要到 65 岁。
开源、节流、延迟退休,能想到的办法韩国都用了,可没啥效果。后来才发现,关键不在社保,而是人口。现在看当时韩国的分析,都在说人口问题。韩国折腾了半天,才明白社保本质上是人口问题,不是金融问题。
光从金融层面谈社保,没啥实际意义。你想啊,如果每年有几千万新生儿,到处都在盖学校、医院,新城市、新地铁不断建起来,就算社保缴费高点,大家也不会太焦虑吧?因为都相信以后年轻人多,能把社保池子填满,现在交了,以后就有保障,工作起来也安心。但要是每年新生儿没几个,就算社保制度设计得再好,分配再合理,门槛再低点,很多人可能也不想交,都怕以后年轻人太少,填不满社保池子,自己交了几十年,退休后没人接盘。毕竟社保就是现在工作的人养退休的人,未来没人的话,制度再好也没用。
所以说,养老问题光折腾养老金、延迟退休,都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得看人口,有人口才有希望。这就到了第二阶段,也是特别魔幻的阶段。
韩国明白社保和人口的关系后,就想提高生育率,还做了大量调查,问年轻人怎样才愿意结婚生孩子,答案出奇一致 —— 要提升女性权益。
这下韩国政府明白了,要想提高生育率,就得保障女性权益,女性权益有保障了,自然就愿意结婚生子。那还等什么,赶紧干啊!韩国迅速通过了好多女性权益法案。就说首尔,2007 年就搞了个 “女性友好城市计划”,说接下来 3 年要搞 90 多个项目,从道路、交通到文化、住房,各个方面都要保障女性权益。
比如说公共卫生间,以前女性上厕所总排队,这不方便啊,那就多建女性卫生间,还要光线好、空间大,里面还有育儿和化妆设施。还有道路,有些地砖会卡住女士高跟鞋,就都给抹平,斑马线和人行道连接处改成坡形,方便妈妈推婴儿车。首尔还专门划了 5 万个女性专属车位,用粉色标出来,车位又大又好,离保安室近,新手都能轻松停进去。
管理方面,首尔也让女性组织参与城市管理,更重视女性的意见,还搞了个女性认证系统,公共设施得达到女性认证标准才能用。简单说,要是女性觉得卫生间比例 1:2 还不够,还得排队,那就接着加,加到她们满意为止。
除了公共设施,韩国还搞了女性专用廉租房,给女性创业财政补贴。反正能想到的保障女性权益的办法,都用上了。
这还不算完,韩国还听女性的意见,去削弱男性的 “优势”。就有人说,韩国男性都要服兵役,服完役考公务员能加分,还有退伍费,这对男性太有利了,应该取消。他们觉得男性服兵役是应该的,不值得表扬,考公也不该加分,而女性是弱者,社会得给保障,公务员和企业招聘得给女性留名额。
这一下,韩国社会的性别矛盾彻底爆发了。以前都是小打小闹,这次韩国官方为了提高生育率出台这些政策,才是性别战争正式开始的导火索。就像 2025 年韩国大选,军人加分制要不要恢复都成了大问题,其实就是当年这些事的后遗症,大家都知道这是性别问题。
那问题来了,韩国花了这么多精力、投入这么多资源,生育率提高了吗?不但没提高,还跌得更厉害了。
这就奇怪了,问题出在哪呢?是女性权益给得不够?还是不该削弱男性权益?或者是没处理好矛盾?其实都不是。
问题出在最开始的调研。当时问年轻人怎么才愿意结婚生子,都说要提升女性权益,这个结论看起来太合理了,谁都没怀疑。毕竟生孩子主要是女性的事,提高女性满意度好像就能提高生育率,而且好多机构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调查,结果都一样,感觉肯定没错。
直到 2020 年前后,才有人提出质疑,提升女性权益就能提高生育率,这不一定啊。后来发现,做调查的时候,相亲市场里女性占大多数,所以不管怎么设计问题,结论肯定都偏向女性。为啥调查都说女性优秀、男性想结婚,可现实是优秀女性剩下来了,男性在相亲市场都不见影了?就是因为填问卷的大多是女性。
所以关键问题来了,相亲市场女性多说明什么?说明其实是男性不想结婚。要想提高生育率,得想办法让男性愿意结婚才行。这结论太反直觉了,和调查结果完全相反,但特别重要。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东亚社会好多问题的根源了。
韩国大概是在 2020 年前后明白过来的,因为之前提升女性权益的政策全失败了,生育率跌得更狠,2020 年都跌到 0.84 了,全球倒数第一。首尔作为女性友好城市,搞了那么多项目,生育率才 0.55,韩国都倒数第一了,首尔还能在这基础上腰斩,这数据直接把之前的想法都推翻了。
站在 2025 年看,就知道当时的方向错了。给女性房子、保障,她们不会因为权益提高就结婚生子,反而要求更高了。以前没房子,可能找个月薪 3000 的就行,现在有房子了,不得找个月薪 1 万的?让有房子的女性找月薪 3000 的男性,她们觉得是下嫁,肯定不愿意。所以给女性福利越多,她们结婚要求越高,能满足条件的男性越少,结婚率就越低。
当时韩国也没搞清楚问题在哪,只知道方向错了。到 2021 年前后,有些地方人口问题太严重了,没办法就搞了男性跨国相亲会。韩国女性觉得韩国男性配不上自己,那就不管她们了,韩国男性条件配东南亚女性不是绰绰有余嘛,那就找东南亚女性呗,我把这叫韩国版 “暖被窝工程”。
这可是个转折点。以前是想办法满足女性要求,现在是你要求高不想结就算了,我去找想结婚的人。就像有人觉得 3000 块生育补贴少,以前是想办法加钱,现在是不管她们了,去找对 3000 块满意的人让他们结婚。
结果呢,韩国女权组织听说韩国男性要外娶,就去跨国相亲会闹事。这一下大家都明白了,你既然说不结婚,别人结婚关你什么事?要是真不想结婚,为了自己晚年生活,为了社保,也该支持别人结婚生子啊,有年轻人,自己晚年才有保障。说白了,以前就是打着结婚的旗号要好处。
从这以后,韩国生育政策就变了,不再劝那些反婚反育的年轻女性,而是去找愿意结婚的人,还开始重视男性权益。比如说生 3 个孩子的男性可以免兵役,要知道在韩国,以前只有拿世界冠军、奥运金牌的才能免兵役。
这下你就明白为啥韩国大选老扯性别战争了吧?因为大家发现这是核心问题。房价、社保这些问题,最后都和女权问题有关。离婚就能分房,房价怎么能稳定?
还有个好玩的事,韩国性别战争越激烈,生育率反倒不跌了,还有点回升。
总结一下韩国社保问题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发现社保有问题,就想办法解决社保问题。第二阶段,发现社保关键是人口问题,就想办法提高生育率,一个劲地想让女性愿意结婚生子。第三阶段,发现方向错了,又转而去提高男性结婚意愿。
这一共花了 14 年,从 2007 年社保出问题,到搞女性友好城市,再到 2021 年男性跨国相亲会。当然,实际上讨论可能更早,转变时间可能更长。
这个过程没法跳过,最多能缩短点时间。因为社会有惯性,就算大家都觉得有问题,没出大事之前,还是会按老样子来,谁都不想担责任。很多社会问题,不撞南墙不回头,不经历一下,大家都不会有共识。
所以说,解决社保问题,不能怕踩坑,得快点经历,比如我们努努力,3 年走完他们 10 年的路。别觉得自己有好办法,我告诉你,人类从来不听历史教训,社会发展没捷径,该踩的坑一个都少不了。也别想拦着,拦也拦不住,还会被人怪,你也别想说服别人,没经历过,他们不会信的。我都能想到,过几年中国搞社保,最后也会搞跨国相亲会,也会被女性捣乱,这都是必然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快点经历,早点发现问题,损失可能还小点。别觉得韩国、日本解决问题的方法笨,他们遇到的问题,我们也会遇到。聪明点就多学学他们的经验,更聪明的,就提前布局相关产业。别等人家解决问题了,自己还啥都不知道,到时候就傻眼了。
【本文观点源自抖音博主:卢诗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6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