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深圳,邓小平被一句“我爸是叶挺”整不会了:原来是老战友的崽?
1992 年 1 月 20 日上午,深圳刮着带咸味的风。邓小平从粤海酒店出来,车队拐上深南大道,直奔先科。路边广告牌闪着霓虹——“先科 VCD,领先世界”几个大字,亮得能把人眼晃成二维码。老爷子眯眼一看,乐了:这广告词比当年打游击的口号还响。厂区门口,叶华明早早候着。五十出头,穿一件灰西装,袖口磨得发白,远看像车间主任,近看像刚开完家长会的爸爸。邓小平一下车,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声音压不住地抖:“邓叔叔,您还记得我吗?我爸——叶挺!”老爷子愣了两秒,记忆齿轮咔哒咔哒倒转,脱口而出:“你是叶家老二?”叶华明哭笑不得:“老四!排行老四!”两人哈哈大笑,像突然翻出旧相册,照片里的小孩一下子蹦到眼前。
时间拉回 1946 年 4 月 8 日,黑茶山细雨。叶挺乘坐的飞机像折翼的鹰,一头扎进雾海。噩耗传来,延安窑洞灯火彻夜未熄。邓小平和聂荣臻把叶家六个孩子拢到怀里,像分拣零件一样分配去处:老大送苏联学军工,老二学农,老三学医,老四——就是那个瘦得跟豆芽似的小四——被老邓拎到身边:“跟我走,学点真本事,别长大了只会哭。”于是,叶华明在邓家蹭饭蹭到十五岁,蹭出一口川味普通话,也蹭出一张“免死金牌”——邓叔叔的饭可不是白吃的。1984 年,深圳还是个大工地。叶华明揣着东拼西凑的 300 万港币,在八卦岭租了间仓库,门口挂块木板:先科。员工六个,桌子三条腿,生产线是手摇的。有人笑他:“老四,你这是开厂还是开杂货铺?”叶华明把牙一咬:“杂货铺也能飞出凤凰。”三年后,仓库里摇出了中国第一批 VCD 机,咔哒咔哒吐光盘,声音像老式机关枪,却打出“世界工厂”的第一发子弹。1992 年那天,邓小平被请进车间。流水线哗啦啦,像一条银色河流。老爷子指着一台方方正正的盒子问:“这啥玩意儿?”叶华明咧嘴:“DVD,能放电影,还能唱卡拉 OK!”说着递上一张《贵妃醉酒》。邓小平把光盘翻来覆去看,像研究手榴弹:“这么小,能装下一个梅兰芳?”叶华明笑得更欢:“还能装十个迪士尼,只要版权不打架。”一句话把老爷子逗得直拍大腿:“你小子,别学米老鼠打官司!”
参观到质检室,女工们排队问好。邓小平突然拉住一个扎马尾的小姑娘:“小同志,一月工资多少?”小姑娘脸红:“八百块,够买两条牛仔裤!”老爷子扭头对叶华明说:“比我当年在太行山吃的小米饭贵多了!”全场哄笑,空气里都是电子元件的松香味和久违的轻松。临走前,叶华明把老爷子请进小放映厅,灯一关,银幕亮起《乱世佳人》。邓小平眯眼看斯嘉丽拖着裙摆穿过火海,突然冒出一句:“这裙子要是国产的,得卖多少外汇?”叶华明笑岔气:“邓叔叔,您这算盘打得比激光头还准!”
傍晚,车队离开。邓小平摇下车窗,冲叶华明竖拇指:“老四,记住,科技不是耍猴戏,是给老百姓变戏法!”叶华明站在风里,西装猎猎作响,像一面迟到的旗。那一刻,他想起父亲坠机那天,自己攥着邓叔叔的衣角,衣角上有硝烟味,也有薄荷糖味。如今,硝烟散尽,薄荷糖化在先科的车间里,甜得发苦。多年后,先科的广告牌换成了更亮的 LED,叶华明也成了市政协里的“叶副主席”。有人问他:“当年邓叔叔那句话,到底什么意思?”老四笑笑,从抽屉里摸出一张旧光盘,背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颗糖。糖化了,甜味还在。
2015 年冬天,叶华明离世,享年 78。追悼会上,循环播放的是他亲手录制的 VCD——画面里,邓小平拍着生产线说:“老四,好好干!”声音沙沙,却像老唱片,越听越清楚。来宾们排着队,每人手里攥着一颗薄荷糖,糖纸沙沙响,像风穿过 1992 年的深圳。
参考文献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叶华明口述:我与先科的 8848 天》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2
《深圳电子工业志》海天出版社 1998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69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