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到中国核动力潜艇这个词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会想起当年我们的核潜艇“惨遭各路军迷口诛笔伐”的日子——噪音大、龟背问题严重,似乎成了中国核潜艇身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尤其是094刚刚下水的时候,外国人甚至明目张胆的嘲讽:
“中国核潜艇的噪音不用声呐都能听见!”
(094核潜艇)
但现在,一则招标公告的出现,却直接给了那些嘲讽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2025年8月,中国船舶集团渤海造船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招标公告,公司要采购“2套14米组立组圆装配平台”。
尽管该公司并未对所采购产品的具体用途加以说明,但由于14米这一数值极为特殊敏感,诸多网友推测,这与大直径耐压壳的制造存在直接关联。
倘若这一推测属实,那么对于中国海军而言,无疑是一则天大的喜讯。
噪音?
在很长一段时间,噪音,都是中国海军核动力潜艇的一则“噩梦”。
1981年,中国核潜艇执行首次长航任务时,就因为噪音过大,遭到敌方水面舰艇与侦察飞机的追踪锁定,还被外军用声呐敲击潜艇艇壳。
(402核潜艇)
到了23年后的2004年,这样的噩梦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彼时中国最为先进的潜艇094刚服役不久,就因为噪音过大问题遭到“质疑”,甚至还沦为外军肆意嘲讽的笑柄。有外军干脆戏谑放言,094在海南岛海域下水时产生的噪音,远在夏威夷都清晰可闻。
外军的这个说法,虽然过于夸张调侃,却也无情地揭示了中国潜艇当时面临的严峻困境。
(094核潜艇)
094风评被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标志性的“龟背”结构。“龟背”的存在,严重破坏了艇体的流线型设计。一方面,它大幅增加了潜艇在水下航行的阻力,导致核潜艇能源损耗加剧,降低了续航能力;另一方面,它还显著加剧了流体噪声。
考虑到潜艇在航渡阶段需要进行高速机动,即便在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时,航速通常也会保持在15 -16节,在这个速度下,潜艇会和水面剧烈摩擦,龟背产生的问题更加突出。
(中国核潜艇的龟背)龟背,想要取消却并不容易
所以很多人都想取消龟背这个设计,但问题是龟背不是你想取消就能取消的。
很多军迷都知道,随着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持续增大,导弹的长度亦会随之不断增长。当导弹的尺寸超出了潜艇艇体耐压壳的直径,以至于无法完全被容纳于艇体内部时,便会有部分导弹暴露在外。
为确保艇体维持流线型的外形,从而有效减小潜艇在潜航时所受到的阻力,只能在艇体的导弹发射舱上部增设一个形似龟背的整流罩,如此一来,“龟背”便应运而生。
(094的龟背)所以,要想取消龟背,就必须要在尺寸上想办法。
就比如,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通过对弹头排列方式进行调整,让“三叉戟D5”潜射弹道导弹环绕于末助推发动机周围。
在巧妙地缩短导弹长度的同时,更凭借其直径达13米的耐压壳,将潜艇的“龟背”控制在几近难以察觉的程度。
(俄亥俄级核潜艇)而苏联方面,由于在大直径耐压壳成型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在研发“台风”级核潜艇时,不得不另辟蹊径,将两个直径达7.2米的耐压壳并列安置,同时把弹道导弹巧妙地置于两者中间。
凭借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成功消除了“龟背”问题。
(台风级核潜艇)不过,由于此设计方案成本极为高昂,所以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设计“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时,并没有延续这一经验,而是采用减少导弹长度的方式来减少龟背。
但正如前文所说,导弹射程和龟背成正相关比例,俄罗斯人的这番操作,虽然消除了龟背,但也使得“北风之神”的导弹射程从1.1万公里降到了8000公里。
(北风之神)但这一步,恰恰又是中国海军“学不来”的高招。
从地理层面来看,中国三大海域中,渤海平均水深仅18米,最深处不足百米,根本不适宜大型核潜艇活动;东海大陆架宽广,近岸水深大多在200米以内,且海域开阔度有限,反潜探测难度较低,隐蔽性欠佳,周边还有日本、韩国以及驻日美军时刻觊觎,同样不利于核潜艇的部署。
在如此情形之下,中国别无他选,只能将南海作为核潜艇基地。
但是这一选择,又带来了新的难题。南海与美国相距甚远,若导弹要从南海出发,打击到美国本土的话,射程必须达到1.1万公里。这就意味着,导弹的长度难以轻易缩减。
中国的解决之策
从这一点来看,俄罗斯的解决办法,中国人注定无法效仿,中国人唯有彻底攻克大直径耐压壳技术,方能摆脱当前困境。
但是,解决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早在当年外国人嘲笑我们的时候,难道彼时的工程师看不到龟背的弊端吗?
毫无疑问,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龟背”带来的麻烦。
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取消“龟背”、建造大直径耐压壳在那时无异于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中国也不会保留这一有失科学的设计。
因为制造大直径耐压壳绝非简单的“放大”操作,它需要大型卷板机的精度与强度,这是打造高质量耐压壳的基石。
它需要特种钢材的韧性,以保障潜艇在深海高压环境下依旧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为潜艇的安全航行和作战提供坚实支撑。
它还需要强有力的焊接和拼装工艺。高强度钢材由于含碳量较高,处理难度极大,必须要有合适的焊接,组装和拼接经验,才能确保耐压壳整体结构的完整和可靠。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船舶集团渤海造船有限公司此次发布的招标消息,无异于向整个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大直径耐压壳,龟背问题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不让中国军迷们欣喜若狂?所以,别再提什么“龟背”了,那是历史;也别再听什么外军嘲讽了,那是过去。
等到新型核潜艇在渤海湾下水的那天,全世界都会明白:中国海军走向深蓝,不是口号,是铁一般的现实。这一次,轮到我们让对手“望洋兴叹”了!
参考资料:
1、人民网《简氏:中国新型核潜艇搭载鹰击18导弹 “龟背”另有玄机》
2、中华网《我国现役核动力潜艇的“不同龟背”,暗示了095将更加强大》
3、中国军网《消失的龟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7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