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上的正步如雷声碾过云霄,而观礼台上最显眼的,却是西方领袖们整齐的缺席。这一片空荡,不是外交日程的偶然撞期,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沉默。
"感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我们会适时发布消息。"8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时,面对外媒记者关于哪些外国领导人将出席九三阅兵的提问,如此回应道。这种外交辞令的背后,是国际政治舞台的暗流涌动。
随着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临近,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的集体缺席成为瞩目的焦点。这种缺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中国又将如何应对这种外交局面?
西方集体缺席,外交舞台重新洗牌
天安门广场即将迎来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这场本应凝聚全球反法西斯记忆的盛典,却因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的集体缺席被推上国际政治的风口浪尖。
白宫以"国内事务繁忙"搪塞,唐宁街10号含糊其辞,爱丽舍宫则保持沉默。这场"隐身"闹剧背后,是西方阵营对历史责任的逃避,更是国际秩序加速重构的缩影。这种集体缺席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外交表态。
与西方集体缺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达49个国家的领导人确认参加阅兵活动。东南亚国家的出席规格堪称罕见,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最高领导人集体北上。柬埔寨将行程直接提升为国事访问,释放出强烈的政治信号。
这种外交态势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国际社会正在用实际动作回应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西方国家的缺席反而为中国提供了深化与全球南方国家关系的重要契机。
俄罗斯总统普京确认访华,延续2015年阅兵传统;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规划五天行程,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社交媒体高调宣布联合经济项目进展。17国军队组成国际方队,其中11国派兵参加分列式,涵盖金砖国家、东欧伙伴。
这些国家的积极参与,展现了中国在国际社会日益增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西方国家的缺席并没有削弱这次阅兵的国际意义,反而凸显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外交部冷静回应,彰显大国自信
面对西方国家的集体缺席,中国外交部保持了冷静与克制。在8月20日和8月2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当记者提出出席阅兵的外国领导人相关的问题时,发言人毛宁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意外或失望,只是表示会适时发布消息。
这种沉着应对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自信和成熟,我们明白,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而不是成为外交博弈的筹码。正如过去外交部常说的那样,中国的外交理念是"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
外交部的回应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外交智慧。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胸襟和气度。中国不需要通过西方领导人的出席来证明自己的国际地位,因为国际社会已经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中国的外交策略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从过去的"争取国际承认"转变为现在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种转变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自信与成熟。中国不再过分关注西方国家的态度,而是更加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这种转变是否意味着中国正在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对话?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始终保持着开放的态度,愿意与所有国家开展友好合作。但我国发言人也多次明确表示,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地缘政治变革,单极世界走向终结
西方国家的集体缺席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当今地缘政治格局变革的缩影。这种集体退缩,暴露了西方对二战历史的淡漠——当中国以阅兵致敬反法西斯同盟时,某些国家却忙着为军国主义复辟铺路。
欧盟的焦虑在双重标准中暴露无遗,一边在布鲁塞尔密室策划匈牙利等国的政权更迭,一边派议员窜访中国台湾省;一边对中国小型银行实施莫须有制裁,一边惊愕立陶宛金融机构遭遇全面封杀后的技术性猝死。
美元霸权的松动比预期更为剧烈——金砖体系内本币结算规模激增,东盟十国启动货币自主谈判,印度用卢比锚定俄油交易。
而科技铁幕的裂缝同样醒目: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完成第七次试射,人工智能芯片算力迫近西方旗舰产品。
那些空置的座椅仿佛在诉说一个真相:旧霸权体系既无力容纳新兴力量,又拒绝承认自身衰退。欧盟在支付天价保护费后陷入三重困局——被华盛顿视为提款机,被北京精准反制,被莫斯科漠视存在。
这种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是否意味着冷战式的集团对抗?答案也是否定的。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新的选择,而不是要取代现有的国际秩序。
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固守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理念已经不合时宜,只有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外交场上,空椅并不代表空缺,而是一种无言的声明。当东南亚领导人抬头望见歼-20划破长空,他们看到的并不仅是先进战机,而是一个能够提供安全保障与发展动力的伙伴。
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观望者,80年前,中国人民以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些选择"隐身"的西方国家,终将因短视付出代价;与中国并肩者,必将共享多极化时代的红利。
世界正在见证: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而中国必将在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不是对抗,而是进步;不是分裂,而是新生。
信息来源: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 (2025年8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 (2025年8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7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