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年,互联网、人工智能还有超级计算这些产业火得一塌糊涂,不管是刷短视频的手机,还是处理大数据的服务器,背后都离不开一样关键东西 —— 芯片。尤其是 AI 芯片,简直是这些产业的 “心脏”,可美国为了拦着咱们中国 AI 产业发展,早早就对 AI 芯片下手了,哪怕英伟达特意推出了好几款 “缩水版” 芯片,最后照样全被禁运,一点余地都不留。
但大家可能没太注意,AI 产业要跑起来,光有 AI 芯片还不够,存储芯片同样是 “刚需”,特别是那些先进的存储芯片。
目前全球做存储芯片的就三家巨头:韩国的三星、SK 海力士,还有美国的美光,这三家加起来几乎占了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八成以上,说垄断都不为过。其中三星和 SK 海力士对咱们中国特别 “依赖”,不是依赖咱们的市场,是依赖在咱们这儿的工厂 —— 三星在西安的工厂,生产的存储芯片占了它全球产量的四成;SK 海力士更夸张,无锡工厂的 DRAM 存储芯片产能,直接占了它全球的一半。
咱们国内的电子厂,不管是造 PC、服务器,还是智能手机,要用到存储芯片时,就近从三星、SK 海力士的中国工厂拿货,又快又方便,简直是 “近水楼台先得月”。
可谁能想到,8 月 30 号美国突然扔出个重磅消息:取消三星、SK 海力士向中国工厂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和技术的豁免权。
这事儿有多严重?咱们常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星和 SK 海力士的中国工厂要维持生产、升级技术,靠的就是美国的设备和技术。以前有豁免权,它们送设备、搞技术升级不用每次都找美国批,现在豁免没了,哪怕想换个机器零件、给软件升个级,都得走美国商务部的审批流程,这流程又长又没谱,能不能批下来都是未知数。
对三星和 SK 海力士来说,这简直是 “晴天霹雳”,它们在西安、无锡的工厂砸了几百亿美元,现在设备进不来、技术跟不上,生产线只能停留在现在的水平,用不了几年就会被行业淘汰,全球市场份额肯定要掉。
对咱们中国企业来说,麻烦也不小,以后这些工厂的产能可能会慢慢下降,可接下来几年 AI 产业、物联网设备还会爆发式增长,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只会多不会少,到时候供应链很可能会断档,咱们造手机、服务器的成本说不定都要涨。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国这是冲着咱们中国科技企业来的,就是想通过断供存储芯片的 “上游资源”,遏制咱们人工智能、电子制造这些产业的发展,把咱们卡在产业链的中低端。
不过美国这边刚宣布消息,咱们商务部就深夜作出了回应,明确说 “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在讨论该怎么应对:有人说该强硬点,加大对稀土的管控,要知道芯片制造离不开稀土,咱们可是稀土大国,反制美国正好用得上;也有人说不用太慌,因为咱们国内已经有能造存储芯片的企业了,比如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说不定能实现 “国产替代”。
但咱们得客观说,国产存储芯片现在确实有进步,可跟三星、SK 海力士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长鑫存储现在用的生产线,还是三星好几年前的技术;长江存储虽然能造高端存储芯片,但在技术代差上,比三星还差了一代,目前咱们国产存储芯片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还得靠进口。
其实关于这种 “卡脖子” 的情况,人民日报早就提醒过,核心技术从来都不能靠别人,更不能对西方国家抱有幻想,要想不被别人拿捏,就得自己争气,一步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这话现在听来,真是一点没错。
那怎么缩小差距呢?关键还是要推动 “国产替代”。
一方面,咱们国内的企业得多支持国产存储芯片,哪怕一开始性能差点、成本高点,也得给国内企业机会,只有用起来,企业才能有资金去研发、去改进;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科研机构也得加把劲,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帮着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些企业解决难题,比如在光刻机、蚀刻设备这些关键设备上,早日实现国产突破。
可能有人会觉得,搞国产替代太难了,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但大家别忘了,十年前咱们连中低端存储芯片都造不出来,现在不也能跟国际巨头在中低端市场竞争了吗?只要咱们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来,总有一天能在高端存储芯片领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美国取消豁免权,看似是给咱们添堵,其实也给了咱们一个 “破局” 的机会,它逼着咱们彻底放弃幻想,把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毕竟,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咱们的科技产业才能真正站起来,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不被别人 “卡脖子”。这不仅是为了当下的供应链安全,更是为了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科技能真正走向世界前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7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