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美国新规出台,台积电被列入“名单”,人民日报说的没错

芯片,这个比指甲盖还小的东西,早已成为现代工业的“粮食”。从智能手机到航天卫星,从人工智能到新能源汽车,几乎所有科技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它。对中国来说,芯片更是关乎产业链安全的“命门”——过去十年,我国每年进口芯片的花费比石油还高,2024年进口总额更是高达2.7万亿元。可就在我们拼命追赶的路上,美国的“绊马索”却一次比一次紧:先断供先进制程芯片,再禁运光刻机、EDA工具,如今连成熟工艺的“脖子”也要卡!

近期突然出台一条新规,台积电南京工厂的生产设备运送许可12月31日正式失效,台积电在大陆的16nm、28nm芯片产能将直接受影响。要知道,这些看似“不先进”的成熟工艺芯片,恰恰是手机、电脑、数据中心的“刚需”,我们每天用的智能手机处理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甚至AI服务器的部分芯片,都离不开它们。美国为什么突然对成熟工艺下手?明眼人都看得懂:先进制程没卡死中国,就换个赛道继续堵!

台积电的核心营收不是靠先进工艺吗?少这点成熟产能,对它影响不大吧?确实,台积电的5nm、3nm工艺贡献了大部分利润,但它敢轻视大陆市场吗?这几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互联网、新能源产业正在“井喷”:AI大模型用户突破10亿,数据中心数量三年翻了一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60%左右。这些产业对芯片的需求,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疯狂。台积电南京工厂虽然只占其全球产能的个位数,但大陆市场的增长速度,足以让任何企业眼红。

更有意思的是,面对美国的“卡脖子”,台积电自己也急了。相关人士赶紧出来表态:“正在和美国协商”,“影响暂时不大”。可话里话外全是焦虑,一旦许可永久失效,失去的不仅是眼前的订单,更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国市场的增长红利。

但让人意外的是,国内不少专家对美国的新规却“并不反对”。为什么?

多年前台积电宣布在南京投建12英寸晶圆厂,主打28nm成熟工艺。当时就有专家直言反对,比如通信业资深观察家项立刚就警告,应该禁止台积电来大陆建厂!

台积电带着技术优势来大陆,只要稍微降价,就能轻松抢走本土企业的订单。事实也确实如此,凭借全球第一的制造能力和品牌溢价,让中芯、华虹等本土企业的损失了不少订单。

如今美国突然“断供”台积电,反而给了大陆企业“接盘”的机会。要知道,在28nm、14nm等成熟工艺领域,我们早就实现了“国产替代”:中芯国际的28nm良率已经达到90%左右,华虹半导体的特色工艺甚至打入了汽车芯片市场。

过去三年,大陆本土芯片制造企业的产能增长很快,只是苦于订单被台积电等国际巨头分流。现在美国主动“帮”台积电“退出”大陆市场,等于把每年数百亿的成熟工艺订单拱手相让。长期来看,这反而会加速大陆芯片制造企业的技术迭代,毕竟有了订单,才有资金投入研发;有了市场,才能锻炼出真正的竞争力。

不过,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对那些高度依赖台积电产能的中小企业来说,短期阵痛已经来了。大模型、智能驾驶、数据中心建设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对AI芯片、处理器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虽然华为昇腾等国产AI芯片性能追上来了,也卖爆了,但产能毕竟有限。

 

而且2024年芯片进口总额更是高达2.74万亿元,这暴露了一个现实:我们在高端芯片产能上,依然存在“卡脖子”的风险,一些海外复杂的芯片,比如车规级芯片等,依旧依赖外国技术。

关于这点,人民日报早就看穿了这一切: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句话现在听来,依旧是警醒,美国一次次“抽梯子”的行为,恰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靠别人施舍的技术,永远是“空中楼阁”;只有自己把“饭碗”端稳,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台积电如今的遭遇,也是一面镜子。这些年,它为了讨好美国,把最先进的工厂搬到亚利桑那州,甚至答应“优先供应美国企业”,可结果呢?换来的却是“连成熟工艺都要管”的打压。

现在台积电还在和美国“协商”,但明眼人都知道,美国不会轻易松口。对中国来说,与其纠结“失去台积电”,不如抓住这个“被迫成长”的机会,把成熟工艺的订单留给本土企业,用市场换技术;加大对半导体设备、材料的研发投入,彻底打破海外垄断。

20年前我们连2G手机芯片都造不出来,现在却能和全球顶尖企业掰手腕。只要坚持自主创新,再过十年,谁又敢说我们造不出全球最先进的芯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740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