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育你要爱国,但不是这样。”
据报道,枪手泰勒·罗宾逊的父亲、共和党籍老警官马特·罗宾逊经历了长达几小时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劝说儿子投案自首——这是一个美国家庭在政治极化下的撕裂与痛苦。
保守派网红查理·柯克之死,就是这样一面血色棱镜。
查理·柯克在犹他州奥勒姆市的犹他谷大学演讲活动上遭枪击前,向人群抛帽子。
没有反思,只有更激烈的对立
9月10日,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遇刺身亡后,美国社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全美降半旗,国会的默哀仪式却演变为两党议员的骂战。社交媒体监测组织“美国对话”统计显示,事件发生24小时内,“庆祝柯克死亡”与“呼吁复仇”的话题标签分别被使用了超过120万次和180万次,这种对立情绪以惊人的速度在美国蔓延。
事件发生后的募捐数据显示,柯克创建的“美国转折点”组织在72小时内获得了超过800万美元的捐款,是平时月平均额的5倍以上。这些资金很大部分将用于更激进的政治行动,包括培训更多的“校园活动家”和扩大媒体宣传。
查理·柯克的政治生涯堪称当代美国保守主义运动的缩影,其崛起路径反映了过去十年美国政治生态的深刻变化。
2012年,18岁的柯克创建“美国转折点”组织时,只有5000美元启动资金和一个简单的愿景:在高校中推动保守主义思想。到2025年,该组织已发展成为年收入达9240万美元的保守派巨擘,在850所高校设有分部,培训了超过2.3万名“校园保守派活动家”。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美国右翼政治机器对年轻一代的系统性争夺。
柯克的成功建立在精准的数字动员策略之上。他在TikTok拥有7300万粉丝,每年举办超过2000场校园巡演,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包装保守主义理念。柯克擅长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化为非黑即白的对立叙事,在他的演讲中,自由派教授被描绘为“洗脑青年”的恶棍,环保政策被形容为“社会主义特洛伊木马”,多元文化主义则被称为“分裂美国的毒药”。
与柯克代表的保守派力量一样,民主党支持的左派力量同样热衷于这种二元对立的叙事方式。双方虽然有效地动员了各自的基础选民,却也彻底毒化了公共讨论的空间。
默哀仪式演变成一场美国两党议员的争吵与指责。
对柯克遇刺事件的反应,也显示了美国的深度分裂。在众议院为柯克举行的默哀仪式上,两党议员相互指责。共和党议员博伯特哽咽祈祷时遭到民主党人嘘声,共和党议员卢娜直接怒骂:“都是你们的仇恨言论造成的!”特朗普在FBI未完成调查时就宣称“激进左翼必须被摧毁”,而民主党州长则反击其“煽动暴力”。
这种条件反射式的相互攻击表明,美国的政治精英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团结能力和危机管理意识。在当前情形下,无法期待美国政界和社会将朝着和解与寻求共识的方向前行。
“创造了一个最终吞噬自己的怪物”
暴力从来离不开语言的煽动。
斯坦福大学网络政策中心2025年8月的研究显示,政治人物使用“非人化”词汇(如“害虫”“叛徒”“法西斯”)的频率与暴力威胁数量呈正相关。当政客在社交媒体上使用这类词汇时,相关平台的暴力言论在随后72小时内平均增加290%。
特朗普将政治对手称为“极左疯子”,民主党州长普里茨克则反击特朗普“煽动暴力”——这种相互“妖魔化”的话语,为暴力行为提供了道德赦免。研究还发现,这种效应在边缘化群体和青年人中尤为明显,他们对极端言论的敏感度比普通人群高出3.2倍。
柯克最受争议的言论,是其对抗议策略的鼓励。在2024年“校园自由言论周”活动中,他告诉支持者:“不要再温文尔雅地辩论,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说话。”虽然柯克本人从未直接呼吁暴力,但这种对抗性话语在极化环境中极易被解读为行动许可。2024年秋季,至少15所大学报告称,保守派学生受到柯克演讲鼓舞,对左翼学生团体采取更具攻击性的对抗策略,其中3起事件升级为肢体冲突。
民众在奥勒姆市中心举行守夜悼念活动。
在枪支问题上,柯克的立场尤其引人争议。作为拥枪权的狂热捍卫者,他在2023年纳什维尔校园枪击案发生后的第二天公开表示:“每年4.5万起枪支死亡是捍卫第二修正案必须付出的代价。”这句话被反对者广泛传播,成为指控其“漠视生命”的证据。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特纳指出:“柯克代表了新一代保守派的活动方式——他们精通网络传播,善于运用身份政治话语,但却在解构传统政治规范。这种策略在短期内能激发基热情感,长期却可能破坏民主对话的基础。柯克的悲剧在于,他亲手参与创造了一个最终吞噬自己的怪物。”
查理·柯克遇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政治暴力不断升级的最新例证。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2025年发布的《国土威胁评估》,自2021年1月以来,美国共发生了超过300起具有明确政治动机的暴力事件,其中针对政治人物的袭击占比37%。这一数据在2025年前8个月同比上升了217%,呈现出加速恶化的趋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事件的地理分布显示,政治暴力已经从传统的“深蓝”或“深红”地区向摇摆州和中立社区扩散,表明对立情绪正在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改变美国政治的活动方式
难以调和的社会对立,正在深刻地改变美国政治的活动方式与本质。柯克之死,很可能成为美国政治暴力进入新阶段的转折点。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已要求候选人停办露天集会,改用配备防弹玻璃的“安全直播亭”。2025年9月的民调显示,68%的国会议员担心自身安全,较2020年上升41个百分点。《议员安保升级法案》计划拨款23亿美元为议员配备防弹车辆和私人保镖,但国会同步否决了《校园枪支安全法案》——这种选择性的安全措施,暴露了权力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安全鸿沟。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堡垒化”趋势正在从政治精英向普通民众扩散。2025年美国家庭安全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67%,富裕社区纷纷增设门禁和私人保安,形成了一种“安全隔离”的新模式。
华盛顿全城降半旗悼念查理·柯克。
柯克之死打破了197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暴力的最后禁忌,他成为半个世纪以来首位因意识形态仇恨被刺身亡的政治人物。这一“第一滴血”事件可能引发深度裂变,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更加分裂的时代的来临。
首先是“殉道者”叙事的形成与固化,可能进一步强化政治对抗的思想基础。极右翼媒体将其塑造为“为自由言论献身的圣徒”,这种宗教化叙事极易凝聚极端共识,可能使柯克之血成为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凝聚剂。
其次是暴力模仿与报复循环的开启。极右翼活动家劳拉·卢默呼吁“全面取缔左翼团体”,史蒂夫·班农宣称“柯克是战争牺牲品,我们处于战争中”。
历史数据显示,政治谋杀最危险的后果是暴力模仿——1960年代肯尼迪兄弟、马丁·路德·金遇刺后,美国政治暴力事件激增400%。联邦执法部门已经监测到至少三个极右翼论坛上出现“为柯克复仇”的呼吁,其中一条获得超过2300次点赞的帖子详细列出了“左翼目标清单”。与此同时,极左翼组织也没有保持沉默,无政府主义团体“反法西斯行动”在社交媒体上宣称:“这是阶级战争的新篇章。”
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政治的运作方式。当子弹取代选票,政治斗争将从“辩论式博弈”退化为“歼灭式战争”。一些政治学者已经警告,美国可能正在走向"冲突民主制"——一种民主制度形式犹存但实质已被暴力胁迫所取代的政权形式。在这种体制下,选举不再是理念的竞争,而是对恐惧程度的测试;政策不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威胁与反威胁的平衡。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7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