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北大公派留学的石平事件再发酵:日本社会拒绝接纳,中国坚决拒收垃圾

一纸制裁令,两国齐唾弃。日本参议员石平在中日之间掀起的这场波澜,以其彻底“社死”的结局,再次证明了背叛与投机在外交战场和民族情感中的双重破产。

中国外交部于2025年9月8日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对日本参议院议员石平实施全面制裁措施。这是中国首次对日本现任国会议员动用法律武器,标志着中国外交反制手段的重大升级。

制裁措施包括冻结石平在中国境内的全部资产、禁止其与中国公民及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易与合作、拒绝向其发放入境签证等。值得注意的是,制裁范围还延伸至其直系亲属,这种连坐式的制裁方式在国际外交实践中实属罕见。

石平的个人经历颇具争议性。196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他,曾是中国顶尖学府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高才生。1988年获得公派留学日本的机会后,他最终在2007年选择加入日本国籍。令人遗憾的是,这位本应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理解的知识分子,却逐渐蜕变为日本右翼势力的代言人。

他频繁出现在日本右翼媒体节目中,多次参拜供奉有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在台湾问题上公然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等错误言论。2025年7月,石平被日本维新会推举为参议院比例代表候选人,并成功当选。这一身份转变让他获得了更大的国际发声平台,也彻底激化了中方的反制决心。

他在参议院首次发言便宣称“钓鱼岛自古属于日本”,并呼吁日本政府强化对台关系,直接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石平长期在台湾、钓鱼岛、历史、涉疆、涉藏、涉港等问题上散布谬论,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此次制裁措施可谓精准有力。除了对石平本人实施资产冻结、交易禁令和入境限制外,还罕见地将其直系亲属纳入制裁范围。这种“全家遭殃”的连坐机制虽然在国际制裁实践中并不鲜见,但中国此次完全依据本国法律独立作出决定,展现出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和决心。

面对制裁,石平声称在中国没有资产也不打算前往,试图淡化制裁影响。但这恰恰暴露了其心虚本质——制裁的意义不仅在于实际限制,更在于其象征性的警示作用。石平不仅在中国遭遇全面制裁,在日本社会也并未获得真正接纳。日本社会舆论对石平普遍持怀疑与排斥态度。但仅仅过了48小时,石平在社交媒体上紧急发文,要求中国政府“立即撤销”对他的制裁,这副嘴脸,跃然纸上!

NHK联合多家机构民调显示,72%的受访者对“归化议员”表示不信任,61.7%质疑其政治忠诚度。社交媒体上,“滚回中国”“间谍”“投机分子”等标签频繁出现在其相关报道评论区。《朝日新闻》评论称,石平的存在“加剧了公众对政治人物身份认同的焦虑”。在日本政坛内部,石平被视为“边缘议员”。

石平试图通过极端反华立场换取政治资本,却陷入双重困境。他越是激烈攻击中国,越被中国视为“汉奸”;他越是向右翼靠拢,越被日本主流社会视为“不可靠的外来者”。他的言论风格与日本政界强调的“含蓄”“协调”文化格格不入,常被批评为“哗众取宠”。

日本维新会推举石平的初衷,是利用其“前中国人”身份制造话题,吸引右翼选民。但这一策略并未带来预期效果。该党在近期地方选举中支持率不升反降,部分中间选民明确表示“反感利用民族仇恨博取关注的政客”。

中国网民对此次制裁反应空前一致。“民族尊严不容践踏”“叛国者无处容身”成为主流声音。青年群体中支持严厉反制的比例高达95%。石平的北大背景也成为舆论焦点。校友群体普遍与其划清界限,哲学系多位教授公开表示“不承认其为合格毕业生”。校方虽未正式表态,但校史宣传中已不再提及此人。

他的学术履历被重新审视,有研究指出其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数据造假嫌疑。日本政府回应称中方行为是“威压不同立场者”,但这些抗议显得苍白无力。

石平在参议院的提案屡遭搁置,其提出的“强化日台非官方关系”等议案,均未进入审议程序。执政党内部已将其列为“低优先级议员”,认为其言论“不利于中日关系稳定”。

一个换国籍、改名字、踩红线的人,最终成了无根浮萍,在母国被斥为“叛徒”,在新国被视作“工具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764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