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不足20平米的服装店,与科技巨头小米对簿公堂。店主持300多页法律文书泪洒法庭,引发全网关注。
近日,科技巨头小米公司与广东一家小服装店之间的商标纠纷引发广泛关注。服装店老板手持300多页法律文书在法庭外声泪俱下,称如果官司输了将“一无所有”。
这一场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不少网友最初指责小米“以大欺小”,甚至连雷军的人品都遭到质疑。
01 标识相似引发争议,店主哭诉博同情
这起纠纷的起因是广东一家名为“谜后”的服装品牌,其logo与小米的标识高度相似。
从网上流传的图片可见,这家服装店的logo不仅沿用了小米标志性的橙色,更模仿了其经典的橙色方块结构。
服装店老板在法庭外手持300多页法律文书哭诉的画面,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同情。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一家科技巨头为何要与一家小服装店过不去?
但随着更多细节曝光,网络舆论出现了戏剧性反转。
02 标识今年刚更改,被指故意碰瓷
有网友深挖发现,这家服装店的logo是今年刚改的,此前的设计与小米并无关联。
“谜后”门店门头配色以橙色与红色为主,曾有网友反映误以为小米开了服装店,进店咨询后才被告知与小米没有任何关系。
小米客服也明确表示,“谜后”品牌与小米无任何关系,小米旗下没有服装店铺。
这一发现让许多网友改变了看法,认为这种“精准调整”的时机很难让人相信不是故意碰瓷。
03 类似案例屡见不鲜,维权边界何在
商标领域的类似纠纷并不鲜见。蔚来汽车曾因一家户外用品公司将烧烤炉通风孔设计成其车标形状而提起诉讼。
法院最终判决蔚来胜诉,理由是蔚来车标属于驰名商标,享有跨类保护的特权,最终判令被告赔偿30万元。
理想汽车也曾起诉山东临沂一家名为“新理想”的汽修店。店主辩称自己小名叫“理想”,且店铺成立于2012年,早于2015年成立的理想汽车。
但理想汽车回应称,起诉是因为该店长期打着“理想汽车”名义进行商业活动,甚至冒充官方渠道。
04 商标判定核心:是否造成混淆
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从来不是“像不像”,而是“会不会造成混淆”。
《商标法》明确规定,判断标准是“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即普通人会不会认错。
在这方面,中国乔丹与美国乔丹的案例堪称“教科书”。中国乔丹体育注册“乔丹”商标,并使用飞身扣篮logo,却避开“迈克尔・乔丹”全名与英文“Jordan”。
调查显示,超九成购买过中国乔丹产品的消费者以为是飞人乔丹授权的品牌,有人甚至冲着“球星同款”下单。
最终,法院撤销了中国乔丹3个关键商标。
05 企业防御策略:注册“全家福”商标
面对层出不穷的商标碰瓷,成熟企业早已采取防御性注册策略。
老干妈不仅注册了自己,还把“老干爹”、“老干娘”、“干儿子”、“干女儿”等一并注册,把整个“亲戚圈”都纳入了保护范围。
阿里巴巴也几乎注册了“阿里全家福”,从“阿里爷爷”到“阿里妹妹”一个不落。
可口可乐注册了“雷碧”,娃哈哈注册了“娃哈嘿”、“娃哈吼”等。
网友戏称这种操作为“断子绝孙式防御”,虽然听起来好笑,却实实在在有效。
目前小米起诉服装店的案件尚未判决,但类似纠纷的判例显示,法律更倾向于保护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价值的符号。
对于小米这类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法律赋予的跨类保护不是“特权”,而是对其品牌价值和消费者信任的维护。
在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的今天,靠碰瓷走不远,靠原创才能立得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8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