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那个切掉10岁孩子六个器官的医生,真的不该被网暴

一个10岁孩子,被同学撞了一下肚子,疼得厉害,送进县医院。检查发现胰腺长了肿瘤,医生紧急手术,切了六个器官。术后靠营养液活着。

消息一出,全网炸了。

键盘侠们冲进医院官网,骂声一片。媒体跟风起哄,标题一个比一个吓人。最后连卫健局都坐不住,立案调查。

可真相呢?

2023 年 10 月 26 日下午,山东菏泽成武县的,10 岁的小烨正和同学追跑打闹,没留神被撞了下肚子。起初孩子没当回事,可到了晚上,腹痛像针扎似的越来越厉害,妈妈岳女士连夜带他赶到县人民医院。

医生拿着片子说 “胃和胰腺之间有个占位”,语气轻得像在说皮肤上的疙瘩:“小毛病,做个微创探查下就行。” 岳女士攥着冰凉的知情同意书,盯着 “腹腔镜手术” 几个字,咬咬牙签了名 —— 她怎么也想不到,这张纸竟成了噩梦的开端。

中午 12 点,小烨被推进手术室。岳女士在走廊里来回踱步,从烈日当头等到月上中天,等来的不是手术结束的通知,而是医生匆匆跑出的身影:“肿瘤破了,大出血!必须开腹,快签字!” 她刚签完字,医生又折回来:“十二指肠保不住了,得切!”

接下来的 14 个小时里,这样的催促来了 4 次。从胰腺到胆囊,从大部分胃到近半小肠,六个器官接连被划掉。岳女士哭着求转去大医院,得到的只有一句冰冷的回应:“孩子撑不住,转院就是等死。”

凌晨 2 点,手术室的灯终于灭了。当看到浑身插满管子的儿子被推出来,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岳女士当场昏了过去。后来她才知道,儿子的消化系统基本被全切,胃只剩三分之一,以后再也不能正常吃饭喝水了。

两年过去,小烨的手臂布满密密麻麻的针孔 —— 每天 10 小时的营养液输液,成了他活下去的唯一方式。这袋透明液体像救命符,也像催命符,每个月要花掉8000块,两年下来光营养液就耗光了 19 万。

岳女士的头发全白了,比同龄人老了整整十岁。她带着小烨跑遍北京、上海的大医院,专家们的说法如出一辙:“只能做多器官移植,费用至少百万,还得等配型。” 这个数字像座大山,把这个普通农家压得喘不过气。

最让人心疼的是小烨的变化。从前爱说爱笑的男孩变得沉默寡言,有次下雪天,他望着窗外喃喃自语:“妈妈,我想尝一口雪,哪怕死了也行。” 岳女士抱着儿子痛哭,她知道,孩子不是想死,是太想尝尝正常食物的味道了。

更让她崩溃的是医院的态度。她无数次要求看手术录像,想知道好好的微创怎么就变成了器官全切,可每次都被各种理由搪塞。“我们不要钱,就想要个真相!” 岳女士的呐喊,在医院的沉默里显得格外无力。

直到 2025 年 9 月,当地卫健局的调查结果终于出来了:医院存在病历书写慢、知情同意书不规范、术前会诊有瑕疵等问题,但 “治疗本身无过错”。最终医院赔了 20 万,可这点钱连后续的营养液都不够,更别提遥不可及的移植费了。

事件曝光后,网上瞬间炸开了锅。抖音上相关视频的点赞量很快突破 17 万,评论区里骂声一片。

“这哪里是手术,简直是屠宰!” 有网友气得发抖,“一个县医院就敢动这么大的手术,到底是救人还是创收?” 更多家长感同身受:“要是我们的孩子遇到这种事,谁敢保证不会是下一个小烨?”

但随着更多医学细节被扒出来,舆论渐渐出现了分歧。有医生站出来解释,小烨得的是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这种病特别少见,只占胰腺肿瘤的 0.17% 到 2.7%,虽然是低度恶性,但一旦破裂出血,分分钟就能要命。

而那次被骂惨的 “切六个器官” 的手术,其实是治疗这种肿瘤的标准操作,叫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连乔布斯当年治胰腺癌可能都做过类似手术。这种手术难度极高,被称为 “腹部外科天花板”,因为胰腺分泌的胰液腐蚀性极强,漏到腹腔里会直接腐蚀血管和脏器,稍有不慎就会出人命。

“当时肿瘤已经破了,腹腔大出血,转院根本来不及。” 一位外科医生留言,“县医院敢接这个手术,其实是在冒险救命。” 有知情人透露,病理切片早就证实了肿瘤的恶性,要是不及时手术,小烨可能当天就没了。

卫健局的调查结论里,“治疗无过错” 五个字很明确,但医院还是赔了 20 万。有业内人士直言,这根本不是赔偿,是 “舆情成本”—— 与其跟舆论掰扯,不如花钱息事宁人。

可这种 “和稀泥” 的做法,受伤的是所有人。岳女士拿着 20 万,看着儿子每天输液的样子,心里的疙瘩越来越大:“这钱买不走孩子的痛苦,也换不回真相。”

而做手术的医生,早被网暴逼得关了社交账号。有人扒出他的家庭住址,在门口涂油漆;有人打电话骂他 “刽子手”,连他上中学的孩子都被连累。其实这位医生在县医院工作了二十年,是当地有名的外科能手,事后不少曾被他救活的患者都站出来为他说话。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河南周口的邵医生,一辈子接生了几千个孩子,就因为三起医疗纠纷被网暴七个月,最后从医院楼上跳了下去,遗书里只写着 “以死正名”。她的丈夫说,邵医生生前报过两次警,可网暴的人没被处理,直到她死了,那些辱骂的内容才被下架。

现在不少基层医生都有了 “后遗症”。遇到复杂病例,先想着怎么推给上级医院;做手术前,要让家属签一堆知情同意书,全程录像留证据。有医生无奈地说:“现在不是怕手术失败,是怕被网暴。救得好是本分,救不好就是罪人。”


孩子得病,源头是肿瘤,不是医生。医生拼尽全力,不该换来一场网暴。

健康中国,首先要有的,是健康的医患关系。

这种健康,不是要求医生“零失误”,而是公众能理解:医学有局限,医生有风险,救人的代价,不该由救人者独自承担。

别让下一个医生,在手术刀和键盘之间,先学会自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870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