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美媒公开中国轰炸计划:日本敢走错半步,我们万枚导弹雨包大饺子

11月9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突然抛出一份长达五年的深度调查报告,一口气揭开了中国火箭军导弹基地全面扩建的全貌。美国媒体更是罕见地用了“弹药堆成山”“导弹工厂像印钞机一样运转”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中国的导弹生产能力。

如果说导弹扩建是一枚导火索,那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表态,无疑是将火药桶彻底点燃了。她声称“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扬言自卫队将行使集体自卫权。日本真的准备好为台海冲突承担后果了吗?中国导弹基地的扩建,又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美国媒体这一次的调查,是有备而来。他们动用五年时间,翻遍中国航天企业的公告、比对卫星图像,甚至还请专家对导弹产能进行精密计算。

结论非常清晰:中国火箭军的136个导弹基地中,有超过60%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扩建,建筑面积增加了至少200万平方米,相当于将近300个足球场的面积。

不仅面积扩大,导弹产能也翻了几番。北京一家生产东风-26的工厂,五年时间厂区扩大了50%,原本的单层厂房变成了多层建筑,还新增了多个仓储设施。西北、华北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扩建痕迹。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导弹工厂的生产线呈现24小时运转状态,洲际导弹的弹体已经堆成“弹药山”,像小山一样地堆放在厂区,金属外壳在阳光下反光刺眼。对比之下,美国自己却因为零部件短缺,导弹产能频频遭遇瓶颈。

美方专家德克尔·伊夫莱斯直言,这些扩建是为东风系列导弹量身打造的产能升级。尤其是东风-41和东风-26,在如此生产速度下,过去一年几十枚的产量,如今一个月可能就能完成。

东风-41射程15000公里,能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东风-26则被称为“航母杀手”,专门针对区域威慑需求。

核力量方面,增长更加惊人。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自2023年起,中国每年新增核弹头约100枚,数量已突破600枚,其中部署状态的就有400枚左右。虽然距离美俄的几千枚还有差距,但中国的核战略部署方式却令美方高度紧张。

美媒披露,中国最近新建了120多个深埋式发射井,并伪装成风电设备或通信塔,生存率大大提升。这些发射井隐藏在西北、华北等地,外界几乎难以通过卫星识别。

东风-41不仅拥有诱饵突防系统,还能在公路与铁路间机动发射,飞行速度可达25马赫,命中精度控制在米级,传统反导系统几乎无法拦截。海基力量方面,中国已有8艘094型战略核潜艇,搭载射程达12000公里的巨浪-3潜射导弹,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打击体系。

美方越研究越焦虑,而日本却在这个节骨眼上主动跳出来喊话。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声称,如果中国动用武力统一台湾,将构成对日本的“存亡危机”。她强调,根据日本的《安全保障相关法》,自卫队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一表态,是日本历任首相中首次公然将台海冲突与日本命运绑定。不仅如此,日本还在紧锣密鼓地备战:从美国采购10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同时推进国产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

美媒指出,日本的军事布局已带有偷袭风险。历史上的珍珠港事件并未被人遗忘,如今日本拥有爱国者-3防空导弹、陆上宙斯盾反导系统、F-35隐身战机等装备,已具备进攻与防御的双重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火箭军的“打击预案”也在同步推进。美国媒体通过卫星图像与情报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导弹储备已达“万枚级别”,包括东风-17、东风-21D、鹰击-21、鹰击-18C等多种型号,全部具备高精度打击能力。

一旦台海局势失控,中国将分三阶段打击日本。第一阶段,集中摧毁日本和驻日美军的反导系统、预警雷达和空军基地。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将成为突防主力,实现“首战即破防”。

第二阶段将转向日本主要的军工基地和海空作战平台。F-35、F-15、海上自卫队编队将成为重点打击对象。自杀式无人机群与巡航导弹将软硬兼施,确保目标彻底瘫痪。

第三阶段,则是全面封锁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轰炸造船厂、军火仓库、港口物流节点,切断其对外资源补给。军事专家指出,根本用不着全部导弹储备,仅需几千枚精准导弹和一批隐身战机,就能让日本代价沉重。

在这套打击体系中,驻日美军无疑是首要目标。美国在日本的空军、雷达、反导系统,几乎全部暴露在中国导弹的射程之内。而随着福建舰的服役,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也在快速提升,配合空中打击,将形成压倒性优势。

美方此前的兵棋推演设想“中国导弹21天耗尽”的说法,如今也面临推翻的局面。专家威廉·阿尔伯克基表示,中国此前评估统一台湾需5000到10000枚导弹,但俄乌战争后,这一数字已大幅上调。

现实是,中国的导弹工厂正在高效运转,远程火箭炮、滑翔制导炸弹、空对地导弹、无人机等装备协同使用。台海作战将呈现饱和打击态势,动用的武器类型远超以往设想。

从美媒的系列报道到日方的强硬表态,整个亚太地区的紧张气氛不断升温。外部势力越是急着插手台海事务,中国的战略部署就越清晰。导弹不是用来炫耀,而是国家安全底线的守护者。

日本一些政客试图借台海问题突破和平宪法限制,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一旦走错半步,面对的将是中国火箭军的“万枚导弹雨”。这不是威胁,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体现。

从导弹堆场到发射井伪装,从海基核潜艇到空射弹道导弹,每一个细节都在说明:中国已经做好最坏的准备,确保在任何外部干涉面前,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未来台海走向如何,取决于外部势力是否清醒。中国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大方向,但也从未放弃反制干涉的底线思维。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靠实力争来的。

美国媒体揭示中国导弹产能的同时,也意外暴露了中国早已做好应对外部干涉的全套准备。一旦台海局势升级,日本如果执意插手,代价将远远超出预期。中国的万枚导弹,不是吓唬人,是对任何妄图干涉中国内政势力的最强回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890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