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留虾女孩”走红网络后,“白发校长”才浮出水面,他做了什么?

本文作者 | ZHL绥萍
责任编辑 | 桢桢

“我要把舍不得吃的虾留给俺妈!”

视频“河南留虾女孩”走红网络。

女孩的妈妈刚做完手术,学校有啥好吃的,女孩都会省下来拿回家给妈妈吃。

留虾女孩

当所有人惊呼:“小小年纪竟然有这样的孝心”时。

网友们挖出了女孩背后的校长张鹏程。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张鹏程校长的大爱,足以影响一批批学生,照亮他们往后的人生路。

他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成为家乡的一名乡村老师,用信用卡刷出了学生们的校舍,用半头白发撑起一所濒临撤校的小学。

那里,曾经是他的母校。

白发校长的坚守

留虾女孩是二郎庙小学的学生,张鹏程是她的校长。

但在学生的心里,张鹏程是他们的“共享爸爸”“共享爷爷”。

一下课,他就被孩子们团团围住,缠着他做游戏,给他捶背、拔白发,年龄小的孩子还会爬上他的肩膀,吊在他身上。

张鹏程与孩子们

吃饭时,孩子们争先恐后给他夹肉,他更会把好吃的分给孩子们。

农村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张鹏程深知这些,他要以师之名,行父之爱。

而这些,跟传承有关。

他在读小学时,就遇到了一位爱学生的王老师,温暖了他的整个学生时代。

王老师常常带他回家吃饭、写作业,甚至在他出外参加数学竞赛时,包揽了他所有吃饭与住宿的费用。

从那时起,张鹏程心里埋下了当老师的愿望。

于是,他读完师范院校回到了二郎庙小学。

但因体制的改革,他没有编制,微薄的工资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他不得不南下打工。

在打工者行列中,张鹏程无疑是佼佼者。

他很快升职加薪,并恋爱结婚,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

然而,张鹏程心里的那个教育梦一直都在,无法割舍。

2012年,他终于等来了机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有编制的教师。

2018年,二郎庙小学只有27个学生,面临被撤点并校的处境。

张鹏程听说后非常焦急,他不想母校被撤,更不想村里的孩子无学可上。

于是,他毫不犹豫提出申请,回到二郎庙小学,他只想竭尽全力留下这所心心念念的学校。

面对荒芜的操场,破烂的校舍,张鹏程花光了准备给家里盖房的钱,但远远不够。

无奈之下,他又刷爆信用卡,连家里的生活都无力支撑。

为此,张鹏程的头发白了,皱纹日渐增多,但他仍然硬撑着。

他不光是校长,更是老师、清洁工、炊事员、采购员……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顶班。

张鹏程在上课

如今,他扛过了所有的艰难,新的教学楼、宿舍、餐厅一应俱全,周围村庄的孩子纷纷慕名而来,二郎庙小学的学生从27人增长到了280多人。

张鹏程校长的坚守,终是迎来了曙光。

“背娘上学”的刘秀祥

在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同样有一位经常带孩子回家吃饭的老师。

他就是刘秀祥,那个曾经背着母亲上学的少年。

刘秀祥带着母亲上大学

他在4岁失去父亲,从上初中时就带着精神有点失常的母亲上学,一边读书一边奉养母亲。

2008年,他考上了临沂师范学院,给母亲在校外租了一间小屋,身兼数份工作,仍顺利毕业。

当时,他的事迹被众多媒体报道过,因此在他毕业时,企业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权,甚至有人给他开出了55万元的年薪。

但是,刘秀祥全部拒绝,他只想回到家乡,当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因为,他知道农村的孩子读书很难,好多家庭都认为读书不如打工,特别是女孩子,基本上到初中就会辍学打工,甚至早早嫁人。

刘秀祥自己通过努力实现了逆袭,他想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走进学校,摆脱命运的束缚。

但现实很快将他击倒,他所在的学校就他一个老师,学生也只有十来个。

在他来之前,这所学校就进了撤校的名单。

面临困境,刘秀祥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自己的名气,曾经的带娘上学“的名气。

于是,他开始巡回演讲,将自己的故事。

很快,有人要给他钱,他拒绝了,只希望他们能资助孩子们。

尽管,每次演讲揭开过去的伤疤很疼,但为了孩子,他进行了2000多次演讲,拉到了290多万元的捐款。

有了钱,他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主动请缨担任全校最差班的班主任。

刘秀祥在课堂上

当时,这个班最高分只有285分,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班根本不会有人能考上大学。

刘秀祥偏不信这些,他一边补课一边将自己的故事鼓励学生,还经常带他们回家吃饭。

刚开始时,学生们很拘谨。

慢慢地,学生们把他家当成了自己家,洗菜做饭,无拘无束,他成了学生们最信任的”祥哥。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班里的47名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

在刘秀祥心里,他自己淋过雨,所以要给孩子们打好伞,护送他们走到雨过天晴。

如今,刘秀祥已是一名副校长,他的妈妈依然跟随着他。

刘秀祥和母亲

他的执着,终是守得日开见月明。

“燃灯校长”张桂梅

这段时间,以张桂梅老师为原型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引发争议。

但是,张桂梅老师的真实事迹是永远改变不了的。

她亲手将2000多名大山女孩送进了大学,帮助她们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

在大山里,贫穷与落后裹挟着一代又一代人,重男轻女,女孩子除了早早嫁人,别无选择。

张桂梅老师曾在《面对面》中讲述过一个女孩的故事。

这个女孩读高三,她的弟弟读初二,而他们的父亲,将弟弟送去县城补习,姐姐则留在家里干活。

当张桂梅老师问及理由时,孩子的父亲非常理直气壮:“他是儿子!”

张桂梅的讲述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张桂梅老师的华坪女高,这2000多个女孩子只能继续重复着母辈的命运,沦为生育工具,甚至遭遇家暴。

她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同样是为了感恩。

那时她患上子宫肌瘤时,老师们日夜照顾着她。

一位山里的女人,把仅有的5块钱路费捐给了她,自己则走着回家,足足走了6个多小时。

张桂梅记下了这份恩情,她决心改变这片土地上女孩子的命运,建一所免费女校。

2002年开始,张桂梅开始了“讨钱”的生活,一放假,她就站在市区的街道上,找行人要钱,常常被人当成乞丐,甚至被骂想不劳而获。

尽快如此,5年时间,她也仅仅要到1万元。

直到2008年,她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在政府的帮助下,才有了如今的华坪女高。

在这里,她用近乎残忍般的严苛管理着学生,10多年如一日地睡在学生宿舍里,天不亮就用大喇叭催促学生起床背书,吃饭只留10分钟,每周仅放假3小时……

张桂梅老师喊学生起床

她对自己同样是残忍的,20多种疾病缠身,疼起来只能吃止疼片,却不曾离开过学校。

正如她说的:“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她用自己的生命改变了2000多个女孩的命运,改变了一代女性的命运。

张桂梅老师的讲述

她经历过生命的磨难,永远记着那份恩情,自始自终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守护着大山里的女孩。

“白发校长”张鹏程,“带娘上学”的刘秀祥、“燃灯校长”张桂梅,他们踏过千山万水,扎根农村,用心传承着爱,用教育改变着孩子们的命运,一代又一代。

因为曾接受过生命的馈赠,就永远感恩于心,始终坚守那份初衷,将爱延续。

所有的挫折都是成长,只要坚持,困境终在峰回路转中迎来春暖花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44287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