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电鸡”集中停放充电 每组不超20个端口

制图:李斌(豆包AI)

近日,2025首届深圳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论坛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智绘湾区,骑迹未来”为主题,围绕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痛点难点、治理模式与产业创新进行深入探讨,致力构建多元共治、安全可靠的电动自行车出行生态。

论坛上,广东省地方标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规范》(DB44/T2703—2025)正式发布(以下简称规范)。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及产业链企业代表共500余人出席。

积极推广智能电池等技术

据了解,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更安全的电动自行车使用技术也成为市场广泛需求。在此背景下,深圳率先举办首届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论坛,就是要聚焦行业痛点,探索系统性解决方案。

论坛现场,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会长范炎聪在致辞中表示,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深圳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同时,消防安全、交通秩序、电池质量、充电设施不足等管理挑战也成为城市治理的新课题。他表示,必须共同平衡“便利”与“安全”、“发展”与“秩序”的关系,以多元共治破解现实难题。

本届论坛旨在搭建开放、协同的高层次对话平台,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学界和用户多方智慧,围绕政策法规创新、技术标准升级、智慧监管应用、安全宣传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度研讨,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的治理新格局。深圳作为改革创新的前沿,将积极推广智能电池、充电桩和物联网监管等技术,完善全链条标准体系,筑牢市民安全防线。

推动安全换电服务进社区

论坛举行了“换电之城进社区”启动仪式,推动安全换电服务走进社区,切实解决居民充电难题,提升民生安全水平。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专家与企业代表分享了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执行会长蓝世有介绍了“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平台”,强调数字化监管的重要性。

聚焦

充换电场地应公示操作指示收费标准

本次论坛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与仪式启动,全面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共识与行动落地。

据了解,规范适用于广东省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自建自用集中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管理,可参照执行。

规范提出,集中充换电设施选址和建设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集中充电设施场地内电动自行车应分组停放充电,每组不超过20个充电端口,组与组之间应采取符合消防要求的防火隔墙或防火间距进行分隔。集中充换电场地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示牌,公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场地基础信息,包括场地名称,运营单位、场地负责人及联系方式,消防安全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场地电力供电路由、本地供电结构图及用电指示牌;充电服务,应包括操作指示,收费标准(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结算方式等)24小时服务电话等内容;注意事项,包括充电安全提示、严禁带电触摸、优先选用水基型灭火器对电动自行车灭火、充电时不得阻碍消防通道和人行通道等;故障处理及投诉建议渠道。

规范指出,运营单位应对运营场地进行日常安全巡检,巡检频次应不少于每周一次,运营单位应对运营场地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检查频次不应低于每季度一次。采写:南都记者蔡宇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719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