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大皖新闻记者体验下班兼职送外卖 从手忙脚乱到读懂人间烟火

大皖新闻讯。“公务员下班跑单月增收五千”“年轻人靠送外卖顺带减肥”“宝妈兼职挣够孩子奶粉钱”……近期,“下班兼职送外卖”成了热议话题,屏幕里的故事总带着点“轻松增收”的滤镜:有人晒出流水截图,有人分享接单技巧,仿佛只要跨上电动车,就能把夜晚的时间变成真金白银。

可新手真能顺利增收吗?这份兼职到底靠不靠谱?为了摸清兼职骑手的真实生存状态,大皖新闻记者决定亲身体验——每天下班后从报社出发,化身夜间兼职骑手,用3天时间,在合肥的街头巷尾,试一次“把时间换成钱”的滋味。

首日:2小时赚26元,踩进水池超时58秒

决定兼职送外卖前,以为送外卖不过是“取餐、骑车、送餐”三部曲,直到打开接单APP,才发现每个环节都是关卡。

晚上7点,我和同事在报社大门前调试着接单APP。手机屏幕上,“秒送”软件闪着红光,注册时签署的各种服务协议还残留着电子审核的温度。头盔和电动车是找同事借的,运动鞋是特地换的,却没料到后来会被水池浸得透湿。

“要不先接个近的?”同事举起相机,镜头对准我,我深吸一口气,打开手机,点下“开工”按钮,接下了第一单:商场负一楼麻辣烫,送往2公里外一个小区。

“这不挺简单?”我揣着手机往商场跑,脚步都带着雀跃。当时的我还不知道,送外卖的每一步都藏着“坑”,而第一个坑,已经在接单APP中等着我。

夜晚的合肥街头。

跑到商场负一楼,我对着商铺号找麻辣烫店,老板接过打印的订单小票,麻利地打包。我刚拎起餐袋准备离开,正准备查看导航路线,却发现APP里赫然躺着第二个订单,取餐点在商场四楼,是家陕西面馆卖的肉夹馍。

“什么时候接的?”我翻着订单记录,心情有些紧张。同事凑过来看,发现下单时间是7点半,正是我们在报社门口调试设备时,我误触了“接单”按钮,当时没显示,以为没接上,结果系统默认为“已接单”。

8月底的合肥,夜晚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商场负一楼空调效果没有那么好,空气里混着各种食物的香味。我拎着麻辣烫往电梯口跑,上衣已经黏在后背上,电梯门开的瞬间,一股冷气涌过来,刚想喘口气,又想起四楼的肉夹馍还等着取,脚步没停就冲了进去。取到订单后,我在心里默算,两单都还有半小时的配送时间,出了电梯口,我飞奔至电动车旁,将两份餐食挂在把手上,同事扛着相机边跑边拍下视频画面。

没有外卖箱,只能把餐品挂在把手上。

电动车是从同事那借的,续航里程没有显示,最高速度却只有25码。路上车多,我听同事报着导航,不敢开快,等红灯时摘下头盔擦汗,头发甩下来全是水珠。

第一单的配送过程还比较顺利,从出发到送达,一共用了12分钟。将麻辣烫送到顾客手上后,我才发现确认送达需要进行拍照,无奈之下我又回到顾客家门前补拍了一张照片。转身又向小区外跑去,到达电动车旁时查看手机,此时距离第二单的送达时间,仅剩13分钟。

这时才发现,我们犯了新手最容易犯的错:没规划路线。肉夹馍订单的送达地址,其实在商场和第一个小区之间,相当于我们绕了个大圈,平白多走了两公里路。同事看着导航叹气,“早知道先送肉夹馍,能省5分钟。”

没时间后悔,我跨上车往肉夹馍订单的小区赶,我盯着导航上显示的小区后门,没有按照系统指定路线走,等到达后门才发现这里不对外开放。没有办法,只能往前骑,绕过两个路口再进小区,这一耽误,又多花了2分钟。

等冲进肉夹馍订单的小区时,倒计时只剩3分钟。小区里的路灯不太亮,路面黑漆漆的,我按照导航指引的方向向下单楼栋跑去,路过中心凉亭时,脚下突然一滑,整个人往前踉跄了两步,鞋里瞬间灌满了水——踩进了凉亭旁边的景观水池,水深约三四厘米,冰凉的水立刻顺着运动鞋缝往袜子里渗。

没来得及细看,我扭头提醒同事注意水池,又继续向前奔跑。我顾不上脱鞋,拎着外卖袋往单元楼跑,到楼下后,开始给顾客打电话让其开单元门,走进电梯时已经快超时,最终送达时间比规定的晚了58秒。

送完餐后记者满头大汗。

来到楼下,我查看发现,系统自动帮助我们免除了处罚。我坐在楼下沙发上喘气,脱下鞋子,袜子底部已经湿透,头盔里的夹层也全是汗水。

当晚,我们又送了三个订单,经历了走错单元门、送餐时将电话打给了商家等失误,但最终有惊无险,一单都没有超时。晚上9点半,我们结束接单,坐在路边算钱。总共用时2小时收益29元,在扣除3元的保险费用后,最终收益为26元。

同事把拍摄设备收进包里,看着还在路上奔波的骑手,“这钱可真不好赚。”我脱下头盔,头发就像刚洗完一样。回家路上,车子的电量也不多了,我们骑得很慢,一路上还在和同事讨论明天要不要换一辆车。

第二天:挑战四单全超时,却被骑手一句话暖到

体验下班兼职送外卖第二天,我和同事借到了一辆新的电动车,相比较前一天使用的电动车速度快了一倍,这也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

当晚,在录制送餐前的视频时,同事提出了一个想法:尝试一次性接三个订单。我们评估过后,决定直接在附近商场的负一楼直接开始接单,这样省去了前往取餐地点的时间。

可现实情况并没有计划中那么顺利,我们在商场内接到了三个顺路单,但其中一个单还需要等待5分钟才能取餐。等待时突然又发现系统派来一个转单,APP上备注“超时无处罚,额外奖励2元”,取餐点在马路对面,我犹豫了一下,想着有奖励还没风险,决定先去取了再说。

取到所有订单后,最近的一个奶茶订单仅剩10分钟的送餐时间,要送往两公里外的一家网吧。我心里正在规划骑行的路线,骑到半路,才发现这条路比昨天还堵。红绿灯前,大量电动车排成了长队,我盯着倒计时一分分减少,急得额头冒汗。没办法,只能弃车走小路,我拎起外卖袋就往网吧方向跑去,网吧外的步行街里全是人,我挤着往前走,还没到网吧,订单已经显示超时。

正在送餐的记者。

不出所料的是,后面的三个订单也全部超时送达了。有顾客向我们抱怨为什么送来这么晚,我也只能低头道歉。坐在路边休息时,我看着APP里的罚款通知,10元超时费,心里一阵委屈,好在系统对新人发放了五张免罚卡,我立刻选择了使用。

坐在路边,我和同事查看起了四单的收益,33元收入,罚款10元,保险3元,不过我们使用了免罚卡,最终当晚收益为30元。同事分析,其实这次送餐的效率相比较前一天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仅用时一小时20分钟就挣到了30元。但连续四单超时,已经让我没有了继续接单的打算。

记者在送餐途中。

不过送餐途中,有一件暖心小事很打动人。在配送一个高层小区的订单时,进单元门需要刷卡,先进去的骑手看我们进不去,从电梯中又走了出来帮我们开门。作为新人骑手,我向他问出如果4单全部超时怎么办的问题,他笑了笑,说出了一句让我意想不到的话,“超时了就注意安全呗,越是着急越要注意安全。”

回家的路上,电动车开得很慢。我想起那个骑手的话,“安全最重要”,心里突然不那么委屈了。虽然赚的少,也超时了,但这些陌生的善意像夜里的灯,亮了一路。

第三天:稳扎稳打送5单,在“细节”里看见“人间烟火”

随后几天的合肥迎来了持续数日的大雨,雨停后,我和同事决定改变策略,一次最多接2单,严格按路线送,不贪多,只求稳。

最后一晚的送餐格外顺利,用时一个半小时送完5单,并且每一单都是提前十几分钟送达。这让我们没再盯着“超时”“扣款”,反而注意到很多以前没留意的细节。

送单到一个医院的门诊楼,我们给订餐人打电话时,她说她还在值班,让我将外卖放在保安室。从电话中,便能知晓她是一名白衣天使,可能因为工作错过了吃饭的时间,只能在晚上点一份外卖。

在一个老旧小区,地址上写着“13栋1单元”,但走完整个小区只看到1栋至12栋。几位坐在楼下乘凉的阿姨主动引路,将我们带到13栋楼下,并贴心地指出1单元所在地。

接单APP界面。

三天兼职结束,我们共送出了14单,扣除保险费用后,共收入约82元。坐在路边,我看着来往的骑手:有的骑手取完餐,一路小跑往电动车赶;有的骑手送完单,靠在车边喝水、擦汗;有的骑手跟家人打电话,语气温柔,“快了,送完这单就回家。”

同事举着相机,拍着这些画面,“以前觉得骑手就是送外卖的,现在才知道,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故事。”

以前路过街头,总觉得骑手是“匆匆闪过的身影”,这三天后才懂,他们的车筐里装着别人的三餐,手机里记着大街小巷的近路,汗湿的衣服里裹着踏实的生活。那些超时后的道歉、收到的“谢谢”、阿姨们递来的指路手势,都是城市里最真的烟火气——原来外卖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是路程,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牵连。

大皖新闻记者龚润泽于源绮摄影报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737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