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筑牢绿色屏障 北碚交出森林防火的“智慧答卷”

9月11日至12日,2025年全国林草系统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现场会在北碚召开。来自国家林草局和全国各省区市林业草原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深入缙云山麓,实地考察北碚的森林防火创新实践。

缙云山。

高空云台1分钟内识别火情,91套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域覆盖,林火阻隔系统密度位居全市第一。北碚区用一套“人机协同、数字赋能”的森林防火新体系,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制度创新

构建全民防火责任体系

近年来,北碚区按照“1251”工作思路推进森林防火工作,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坚持数字赋能和群防群控“双轮驱动”,创新“五化”(防火责任制度化、宣传教育常态化、问题隐患清单化、基础设施标准化、防控治理数字化)工作模式,构建“人机”协同的综合防控体系,推动森林防火工作由传统向智能转变。

“我们建立了‘区级领导包镇街、镇街领导包村社’的包片蹲点机制,把防火责任压实到最基层。”北碚区林业局局长石鑫表示,全区划分227个防火网格,配备339名“一长三员”(村级林长和监管员、指导员、护林员),实现山林精细化管控。

在北碚区澄江镇北泉村,村党委书记龙天真展示了森林防火“1235”工作法。“我们以林长制为指挥棒,做到知责任、知底数,依靠智慧林长APP、135机制和村规民约,基本实现森林火情一分钟查看、三分钟核实、五分钟出动的‘135’快处目标,同时通过做好宣传教育、巡查巡护、火源管控、隐患消除、能力提升,把森林防火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龙天真说,村里还制定了积分奖惩制度,对违规农事用火收取500元保证金,对举报他人违规用火奖励50积分等,现在大家都自觉成为森林的守护者。

电子围栏摄像头监控图。

截至目前,北碚区已组建1562个森林防火“十户联防”小组,覆盖16828户、共计45435人,有效激活了群防群治新动能。

设施升级

打造立体化防火保障网络

据了解,北碚区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防火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构建了全方位的防火保障体系。“我们累计建成生物阻隔带174.2公里、工程阻隔带2046.6公里,林火阻隔系统密度达到43米/公顷,位居全市第一。”石鑫说。

安装在路边的监控设备。

在缙云山,自然补水与人工补水有机结合,固定水池与移动水池相辅相成,133公里的管网将529座消防水池连成一体。“一旦发生火情,我们能在最短时间内调集消防水源。”石鑫说。

此外,北碚区还建设了“森林防火标准化检查站+智慧防火卡口”互为补充的火源管控设施,累计建成标准化检查站46个、简易检查站69个、智慧防火卡口50个、临时卡口248个,实现了火源精准管控。

森林防火检查站。

数字赋能

实现智慧防火全程管控

在北碚区北温泉街道办事处,“141”基层智治系统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各类防火数据。“我们归集了39类现状数据、22类规划数据,接入无人机巢24座、视频监控91套、红外探测器100个,构建了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石鑫说,以“智慧林长·森林防灭火”应用试点建设为契机,北碚区依托数字重庆三级治理中心,推动早期火情处理各个环节防控治理数字化。

8月27日下午5点51分,高空云台识别到北温泉街道人民村一起疑似火情,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智慧林长APP消息等方式向相应森林防火网格的“一长三员”发送报警提醒。北碚区级治理中心同步将事件流转到区林业、应急、消防等部门协同处置。

“一长三员”收到消息后,指导员用1分钟查看了信息;护林员在3分钟内核实该事件为非涉林火情,火情预警消除。如果核实事件为涉林火情,将在5分钟内通过“141”平台启动街道的森林防灭火处置预案。

据了解,“智慧林长·森林防灭火”应用归集了森林资源、防火基础设施、防火队伍等现状资源和林区专项规划数据,贯通镇街后,为北碚区的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底座。“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处理了663起预警事件,火情发现、核实、办结时间已经缩短至5分钟内,处置效率大幅提升。”北温泉街道办事处主任曾继宏介绍。

通过制度、设施、数字三重创新,北碚区构建了“人机”协同的综合防控体系,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以来,北碚未发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灾,火情早知快处能力、综合防控水平显著提升。

北碚的实践仍在继续。在这片郁郁葱葱的缙云山麓,人与技术正共同守护着绿水青山,为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现代化方案。

通讯员罗丹北碚区林业局供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755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