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发虚假天气信息编灾情谣言多人被罚

上海有降雪?近日,该则虚假天气信息在互联网传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上海市气象部门与上海市公安网安部门迅速联动,依法处置相关案件,及时遏制虚假气象信息扩散,有效降低了对公共秩序的潜在风险。

天气预报不仅仅是“明天要不要带伞”这么简单,而是对个人生活、经济生产、安全保障等都至关重要的科学工具。但很遗憾的是,近年来,网上不时有些个人和单位,随意发布虚假天气预报或对天气预报内容进行随意更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这些网传消息不但不可信,还可能涉嫌违法。

2025年年初,浙江宁波某公司通过互联网和短信发布相关信息时未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发布对象超过8000人,造成一定社会影响,违反了《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6号令)第九条的规定。相关部门依法立案后,责令涉事企业限期整改。因违法情节较轻,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整改,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作出警告处罚。

虚假气象信息扰乱人心,网络灾难谣言更是如同“隐形洪水”,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众利益。

今年汛期,全国多地遭遇强降雨侵袭,防汛救灾工作争分夺秒,网民朋友时刻关注气象部门天气预报和全国天气情况。但是部分网民为博人眼球,蹭热点,吃流量,拼接、虚构“暴雨谣言”“灾情谣言”,在网络平台肆意传播。

近期,安徽省亳州市的隋某某为活跃账号,吸粉引流,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暴雨所致城市被淹,水灾发生在蒙城县”的不实言论,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为有效净化网络空间环境,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亳州公安机关迅速出击,持续对网络谣言保持高压态势,重拳治理网络乱象。近日,亳州市公安局网安部门查明,隋某为活跃账号,吸粉引流,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暴雨所致城市被淹,水灾发生在蒙城县的不实言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其处以行政处罚。

网警提醒大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民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环境。对网上传播、编造、散布谣言等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打击。

相关法条

- END -

来源:法治网微信公众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813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