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壹点漫评|被模糊的“100%椰汁”:包装标识“严管”应尽快落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绘画 徐进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网友购买了一瓶“100%椰子水”,本以为是纯果汁,翻看配料表却发现第一位的成分是“水”,此“100%”并非一般人理解的“不含水纯果汁”。“这不是商家玩概念误导消费者吗?”该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这瓶果汁是否能标注“100%椰子水”?答案是可以,因为这是一瓶将浓缩椰子水掺水“兑成”的椰子水。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年起实施的 《饮料通则》,直接水果榨汁或浓缩果汁加水还原到原来的浓度,都可以称为“100%果汁”。

但经过浓缩、再兑水还原的果汁,跟直接水果榨汁在口感、营养方面原就有本质区别。打着“100%”旗号,再像上述椰汁那样在宣传上配以“鲜果原榨取、原果原汁”,就容易让老百姓将其等同于“不掺水”原汁,并在这种蒙蔽下进行购买。

另一方面,当下真正不掺水的水果原汁,在标识上其实也不够“通俗易懂”——此类果汁经常在包装上标注NFC字样,即not from concentrated(非浓缩还原),但首先这一概念并不普及,作为英文标签其在帮助百姓辨识果汁“身份”上亦存在门槛。在上述“椰子水”相关报道的评论区,甚至有留学生留言说“回国看到一架子NFC也一脸懵”,不解为何没有中文标注。

果汁标签管理的易混淆、欠规范,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诸多模糊擦边现象。据媒体报道,今年“3·15”前后,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很多销量颇高的“NFC果汁”产品,但这些产品的配料表显示,除了NFC果汁或果浆外,里面还有水、浓缩果汁等其他成分,不少网友买回家才发现遇到“李鬼”。

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将于2027年3月16日起施行《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其中第四条规定“食品标识应当清楚、明显,易于消费者辨认和识读”;第七条提出“食品标识不得以欺骗、误导、夸大等方式作虚假描述”。该办法对违反上述条款的提出了相应处罚办法;此外,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监管责任也进行了规定。

当下,我们在网上经常会看到各种教网友辨别“真假纯果汁”的攻略,如“仔细看配料表”,或在小字里“寻找”产品类型,但我们终究不能要求每个网友都通过“防骗考级”或练就火眼金睛才能保护自身权益,前者也不能替代监管应尽之责。更应当尽快完善、落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监管,从包装层面让一款果汁的性质“一目了然”。如开篇提到的椰子水,只要规定外包装上醒目标注是“原汁不掺水”或“浓缩果汁还原”即可,这显然更通俗易懂,也避免留给商家玩“文字游戏”的空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833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