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南来北往》迎来了大结局。
这里姚玉玲故事线的收束,引发广泛争议讨论。
因为女二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背负整部剧被议论批判的kpi。
她是精致的、爱美的,因此显得比较利己、而非利他的。
这位生长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穿搭博主,在彼时是随时都能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反面教材”。
所以,当结局让曾经的“铁路一枝花”沦落成“残花败柳”,一派认为她这种精致利己主义者最后被打回现实带着可恨的必然、甚至还加以辱骂唾弃。
另一派则认为为批判而批判,不符合人设+现实的刻画令人作呕。
就以曾经牛大力追求姚玉玲、结尾娶年轻漂亮的娇妻来看,大家都热衷追逐、享受精致美带来的一切。
可为什么却无法正视、并接受一个女性成为精致悦己的审美载体?
同理,为什么偏爱性感魅力的任何变种,却畏惧排斥一位大方性感的成熟女性?
以姚玉玲的角色设定为代表的、新时代审美猎巫的乱象有哪些特征与隐患?今天就来聊聊这些。
什么时候利己=损他?
姚玉玲这个角色一开始,就把精致爱美的人设立住了:为了买块漂亮的布做衣服,宁愿忍饥挨饿到不慎晕倒。
而此后的每一次选择与亮相,都只为迎接更好的生活+更美的自己。她总是笑着,连带着足以点亮空间的热情。
此番刻画凸显的光面是与众不同的明艳好看,放到今天就是融合大气港风+细腻好嫁风的时尚icon。
暗面则为随时把她扭转为爱慕虚荣、趋炎附势的形象埋下伏笔。
于是,披着审美皮囊的偷换概念就开始了。
这里需要非常明确的一个点是:利己的反义词是利他。所以利己≈不利他,但≠损他。
别人的好看,不会成为我们变好路上的绊脚石。
精致or利己,拆开看都是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人格属性、也是人性本能。但放在一起就被批判成精致利己主义者、变成极富魅力的潜在反派特质。
实际上,精致利己本应是一个反映现状+记录变化的中性词。
可剧中与姚玉玲相关的三段异性关系,对她的刻画就带有负面暗示。
于是,爱美天性=贪恋虚荣,享受物质=人品不行,喜欢条件匹配的男孩=一定会在条件不匹配的时候抛弃他。
顺便把她的白马王子设定成进狱系丈夫,还得是df这种最恶劣的、不给人一丝怜悯余地的反派。
把精致美好的女性先高高捧起、再重重摔落,毫不留情的剥夺她光鲜亮丽的一切。
细节 | 手破皮了都不知道贴个创可贴
诸多利己的女性形象,都会被安排同款历程:曾是梦中情人、大众女神→因拒绝“老实本分”款异性追求→走上殊途同归、灰头土脸的毁灭结局。
因为她们没有向下兼容的行为被判定成「损他」,落魄也就成为必然。
《南来北往》中的姚玉玲、有点类似《宫心计》中的姚金玲,但没有后者实质的坏。
却都在马燕、刘三好这般被塑造的、女主的对比衬托下,不被世俗所容。
「三好」这个名字也颇具男凝意味
这般结局引发两大阵营疯狂讨论、不再一边倒。上世纪吃香、习惯的女二设定,不再符合当下年轻人追逐的意识形态。
就像电影《爱情神话》讥讽的那样,太过刻板片面。
实际观众要求的不多也不难。卖烧烤的玲儿就算不再光鲜,也是会是干净整洁、而非邋遢窝囊的。
就算落魄,她看到牛大力时也会是坦荡大方的、而非卑微躲闪的。
这才是一开始就没真正喜欢、因有条件的好而选择牛大力的姚玉玲,而非结局被夺舍般的她。
在观众心中,其人设怎么也得是电视剧版章小蕙:发达时爱美,落魄后也有继续支撑自己的能力气节,眼里的光永不熄灭。
角色形象的崩塌,也反映出当下审美的另一突出现象:新时代女性的性感魅力也被剥削成利他的形态。
当美被献祭,也就失去了魅力
一个女性角色被钉在火刑架上,然后呢?
她拥有的一切美好、一切魅力都随之消散,只剩被献祭之后的残渣、与失了灵魂的无趣。
连带着美的呈现也变得失衡且扭曲。
《可怜的东西》2023
①美之形态的畸变
当高品质的精致被抨击成爱慕虚荣的物质,大方明媚的性感被嫁接成镶嵌着白瘦幼的其他东西。
一些可怜的东西就诞生了。
就像电影中的艾玛,有着幼童的大脑+成年人的身体,所呈现美与性感必然是畸形的。
同理于风格上所谓的纯欲、亦或是甜辣,也是披着审美皮的、一种意式形态的入侵。
因为在那些凝视者、观赏者的眼中,性感不能是横扫一切、直逼面门的强大,得是带着奉献意味的弱气+绞尽脑汁的讨好。
而一个大方性感的、精致利己的美人,因缺乏利他属性就被剥夺生存所需的空间+成长所需的时间。
所以,正值上升期的最佳女配高海宁被说壮,已经是影后的余男还要被喷丑,企图把美的载体规训成一个样子。
②美之载体的消磨
男凝推手的有意为之,让大众倾慕的美与特质不能是完整健全的集合体。
务必从外在(精致)与内核(性感)两个维度,将其变种成服务型载体。
就像被各种形态的白幼瘦审美裹挟的性感,早就从内核的坚韧、行为的坦荡,变成了讨好式擦边。
甚至离谱到,法学赛道已经出现了擦边式普法博主,流量还很好...
大环境不仅在审美层面在享受性化的讨好,更是从职业领域消解她们的核心竞争力、从专业度磨平她们的棱角与信服力。
末了再来一句“xx在性感面前不值一提”。
直接让女性陷入迷惑式自我反思:当下被吹捧的性感合适吗?这样的风格真是被他人认可的?体面人的立场跑到哪里去了?
《律政俏佳人》2001
③美之灵魂的丧失
荧幕里坦荡明艳的女性被批判,企图用道德规训审美。
现实中擦边性感的行为反倒被恭维、并将妥协隐忍美化成光彩,最终连体面也要一同抹去。
毕业于帝国理工大的宣萱来内娱也得挖野菜
直接导致「美则美矣,毫无灵魂」的局面,大家都是提线木偶。
作品人设的塑造反映出当下贵圈无魅力大女人的现状,毕竟就算有也被扼杀了。
于是我们发现,野蛮生长的小博主反倒更有生命力、在风格探索呈现上不受拘束,而受资本限制、条框制约的大明星反倒性缩力满满。
2023豆瓣乐子人票选最终结果
可新时代女性与她们天性自带的魅力,本不该是这样的。
她们应如万千紫薇星共同闪耀那般,各美其美、各具光彩。
普通人的精致性感,活该被批判吗?
当下审美乱象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环境舆论允许下的性感是可以的,自发展现的魅力是要被审判的。
先不说对普通人的约束,就连明星私服也要被规训。
就像热依扎引发「穿衣自由」现象级讨论的黄色吊带装,让她被贴上不雅豪放的标签。
多年之后才得以凭实力让争议闭嘴。
同样是大方流露美好,当年章小蕙被偷拍的照片就获得了一致好评。
就连她自己也说,这是狗仔对她唯一的贡献。
不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主流意识形态看,审美猎巫行为是相当陈旧的。
它企图淹没在旧时代中努力发光的新女性、想将她们都变成新时代中的旧女性,这般行径违背社会发展大趋势,必然会激起不满与反抗。
就像曾经的章小蕙反抗了对她的污名化定义,于是才有在60岁时富有又靓丽的美魔女。
跟环境想规训的结果不同,当下一身反骨的我们齐心协力、让观众倒逼剧本与选角的可能照进现实。
所以资本按头捧的小花红的艰难,只讨好单一性别群体的故事不能收获口碑与流量,这就是进步。
民选之女与资本之选的对垒
另外,经济下行期好的一面会让大众在各个层面都更理性谨慎,另一面则会助长强调女性应简朴“贤惠”的意识风气。
不论顺应趋势、自发选择平淡度日也好,还是逆流而上、追求仪式感生活也罢,都值得被尊重。
不应因普通人向往更精致的物质生活就被批判,尤其对那些单身但不轻易降低自身标准的女性而言。
反应到个人审美层面也是同样:我可以自己选择质朴穿搭,但他人不能按头说打扮是物质、是浪费。
姚玉玲被攻击的点
大众的精神面貌也愈发倾向于我行我素的自我。
就像最近爆火的#上班恶心穿搭#话题,明面上与精致背道而驰,实际与追求舒适度的利己并不矛盾。
©不要太嚣张女士
而「女性因穿搭被老板约谈」的现象更加说明,不仅精致利己会被批判,不精致的利己而也会因不利他、而被判定成损他。
到最后,安全牌只剩规则条框里的那一点,可笑可叹。
图源ID
事实上,不论外界愿不愿意、也不单是审美层面觉醒改变,适当的利己就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它提醒我们不必拘泥于职业、也不受限于年龄,60岁仍可以是人生新开始。
最后,把《可怜的东西》中艾玛的一句台词送给大家:“我是我自己的生产资料”。
愿我们都能在各种形态的猎巫行为面前保持一份理性的清醒,对自我行为施加一分合理的准则。
为悦己而美,为自我而战。共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yule/54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