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刚上映就凉透:这戏塌得也太快了
娱乐圈塌房的事儿,这些年见得不少,可像陈可辛新片《酱园弄》这样,刚露脸就往下掉的,还真是少见。筹备快十年,章子怡、易烊千玺、杨幂、赵丽颖这些能扛票房的主儿都来了,一开始谁不觉得这片子稳了?结果呢?上映没几天就哑火,票房惨到让人愣神,成了今年影视圈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翻车现场”。
二、下了血本的筹备:十年功夫五亿钱,咋就打了水漂?
《酱园弄》这戏,当初筹备时那叫一个上心。为了拍得真,剧组在上海市中心硬生生搭了条老酱园弄的街,拍完了还改成“风情街”,想借着电影给城市添点文化味儿。幕后班底也都是老手:摄影指导拍过《武侠》,剪辑是张叔平,一看就是奔着“大制作”去的。陈可辛自己也在宣传时说,光制作就花了五个亿,那股子对票房的信心,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可谁能想到,十年心血砸进去,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
三、剧情太乱:啥都想讲,结果成了一锅糊涂粥
要说票房不行,真不能全怪运气。看过的人多半会说:俩小时的片子,塞的东西也太多了。前一秒还是章子怡演的角色被家暴,那股子压抑劲儿刚上来,下一秒突然切到商战,让人摸不着头脑。悬疑、女性成长、时代背景、社会议题……啥都想往里搁,最后弄得四不像。悬疑没让人紧张,女性题材没挖深,时代背景也没立住,观众看得云里雾里,自然不买账。
四、请错人站台:黄秋生一出来,彻底炸了锅
内地票房不行,陈可辛想着去香港试试。为了让片子有点热度,请了些香港的圈里人站台,可千算万算,请了黄秋生——这一下,直接把片子推到了风口浪尖。网上骂声铺天盖地,好多人说“这片子碰不得”,抵制的声音一下子就起来了。
五、黄秋生的老底:从“占中”到修例风波,哪件事不戳心窝子?
为啥黄秋生一露面就炸锅?老观众都记得,这人名声早就烂透了。2014年香港“占中”那会儿,他不光不劝着点,反倒跟着起哄,还唱那首带“港独”味儿的《谁还未觉醒》,成了激进分子的“主题曲”。那时候起,内地观众就瞅他不顺眼了。
2019年修例风波,他更过分,公开帮着暴徒说话,还跟“港独”头目黄之锋合照,那立场,明摆着突破底线。后来《国安法》出来,他跟着其他乱港的跑台湾,没待多久又灰溜溜回香港,内地早就把他封杀了,谁碰谁倒霉。
六、陈可辛这步棋:是糊涂还是故意的?
陈可辛可不是新人,拍过《中国合伙人》,懂观众心思,也懂怎么拿捏时代情绪,在圈里威望高着呢。可他偏偏在这节骨眼上,请黄秋生站台——这操作,谁看了不迷糊?有人说可能是团队没查清楚,也有人猜是为了博眼球故意的。不管咋说,这步棋走得太臭,把自己架火上烤了。
七、演员们的心血:白熬了
片子糊了,最冤的是演员。章子怡为了角色,提前半年去体验生活,学老上海的规矩;易烊千玺推了好几个综艺,一门心思琢磨戏;杨幂、赵丽颖明明是大腕,为了配角的几句台词,反复跟导演磨,档期调了又调。结果呢?戏没火,还跟着挨骂,之前的付出全打了水漂。
八、行业该醒醒了:钱再重要,底线不能破
这事儿也给整个电影圈提了个醒:想赚钱没问题,但不能啥都不管不顾。道德底线不能碰,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更不能拿来换票房。这次《酱园弄》栽了,就是因为踩了红线——观众心里都有杆秤,你不把底线当回事,人家就不买你的账。
九、香港也救不了:45天1580万,彻底凉透
转到香港上映,照样没起色。45天票房才1580万港币,连影院的电费都不够,算是彻底宣告失败了。这数儿摆出来,谁都明白:观众不傻,突破底线的东西,没人愿意捧。
十、这教训得记牢:啥都没有国家利益金贵
《酱园弄》这一败,不光陈可辛得好好想想,整个影视圈都该琢磨琢磨。不管是导演、演员,还是幕后的,只要是公众人物,就得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放第一位。底线碰不得,规矩不能破。只有这样,拍出来的东西才能让人待见,行业才能走得远。
你觉得一部影视作品,在追求票房和话题度的时候,哪些底线是绝对不能碰的?要是你是《酱园弄》的主创,面对这样的局面会怎么处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76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