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这个美人云集的地方,能真正被世界记住的“顶级神颜”并不多。
章子怡拼尽全力闯荡好莱坞,也未能长久站稳;而更多所谓“顶流”,美则美矣,却总觉得少了点灵魂。
但有一人,却让西方媒体一次次为她倾倒。
她就是巩俐。
也许你并不觉得她符合主流审美,甚至有人曾笑她“村姑”。
可偏偏,她入选《时代周刊》60年亚洲英雄、登上《People》全球最美50人,更担任戛纳、柏林等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她靠的,从来不是标准美,而是无可替代的东方气场。
一:她美得不合时宜却自成经典
1987年,张艺谋的《红高粱》捧红了当时还在读大二的巩俐。
那时候很多人说她“土”,方圆脸、高颧骨、眉眼带着股倔劲儿,完全不是当时流行的柔美长相。
可偏偏就是这张脸,第一次走上国际红毯,就让西方眼前一亮。
她没有迎合任何人眼中的“美”,却成了西方人眼中东方美的象征。
我曾仔细看她早期的照片,发现她身上有种罕见的“大地感”。
厚重、原始、充满力量。
那不是漂漂亮亮的美,是一种你看过就忘不掉的生命力。
她拥有外扩又高的颧骨,实在不符合现在的审美,就连在医美领域,“磨颧骨”都是热门的项目。可偏偏在西方媒体眼中,它成为了“光影画布”。
眉眼尖锐,瞳孔深邃,看上去不好惹,殊不知这正是她强大气场的来源。
她的脸上,几乎没有符合内娱审美的标准,偏偏她成为了首位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的中国女演员。
国人说她是“村姑”,她偏偏登上了美国权威杂志《People》,被评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50 人之一”。
即便是在有着地球秋花之称的莫妮卡贝鲁奇面前,她也夺走了所有人的目光。
二:与“球花”同框,东方骨相赢了
也许你不认识莫妮卡贝鲁奇,但一定看过经典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里面的女主角就是她扮演的,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被她美得快要窒息了。
而她被一群男人簇拥,争相为她点烟的画面,也成为了永远的经典。
她代表的是那种精致、浓艳、极具视觉冲击的西方美。
任谁看了不说一句,她这地球球花的称号当之无愧呢?
没想到,两人也奇迹般地相遇了。
那是在1997年,戛纳电影节的红毯活动上,当时的巩俐已经成为了评委,穿着一袭旗袍,尽显爱你东方女性的魅力。
而莫妮卡贝鲁奇穿着Dior 金色印花套装,奢华中尽显高贵优雅,放到现在都不过时的穿搭。
单独出现,两人平分秋色,各有特色。
偶然同框,目光全被巩俐所吸引,这所谓的“球花”,竟然还逊色了不少。
也许是妆造的缘故,当时才33岁的莫妮卡贝鲁奇,竟然略显老态。
甚至很多人说:“巩俐更抓眼。”
不是莫妮卡不美,而是巩俐的美更耐品。
有内容,有层次,有东方人独有的含蓄与力量。
三:为什么巩俐越老越好看?
欧美人的花期很早,但也很短,十几岁就展现出成熟女性的魅力。
当年的莫妮卡贝鲁奇,美得令人陶醉,就好像是洋娃娃,五官精致得就像是建模出来的一样。
在电影中,顶着大红唇,令所有人着迷,清澈的眼神中,自带妩媚,多少年后,依旧是难以忘怀的经典。
但这种美,最经不起时间考验,一到30岁,皮肤就开始垮了。
再加上她这个人,随性自然,从来不拘泥于身材管理,二十多年后再看她,发福了,脸垮了。
在威尼斯电影节红毯,她好像是打了气的充气娃娃,戴着墨镜都让人认不出了。
不过,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年龄增长,身材走样,她仍旧自信,并且越发自信,所以,看着违和,实则也舒适。
而骨相极佳的巩俐,完全相反,年轻时不惊艳,岁月流转下,优势尽显。
别人浓妆艳抹,她穿着一件白衬衫,搭配一条黑裙子,直接走了戛纳红毯,在海边的照片,风情妩媚。
女王华服,一般人hold不住,稍微把握不好,就会撑不住,而她,轻松驾驭,犹如女王降临。
她深邃的立体的五官、高颧骨、方圆脸,都成为了对抗岁月的优势,越老,气场越强,韵味更足。
所以我常说,真正的美,从来和“标准”无关。
它是一种自信,一种自洽,是你敢说“我就这样,我很满意”。
写在最后:
巩俐之所以能走上神坛,不是因为她长得“完美”,而是因为她从不在意别人定下的规则。
别人磨骨瘦脸,她保留高颧骨;
别人追求白幼瘦,她练就一身紧实的肌肉;
别人挤破头蹭红毯,她穿着简单的衣服,却是被官方清场待遇单独拍摄的华人女星。
她的美,不闪躲、不讨好、也绝不重复。
她让我们看到: 美,可以有自己的姓名;风格,是自己活出来的轨迹;而气场,是你认定了自己之后,世界终于认出了你。
有时候我们觉得“欣赏不来”,也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学会欣赏不同于主流的存在。
她不是第一眼美人,却是能走进时光的美人。
你说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yule/77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