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的营级干部,究竟是留队继续干,还是转业及早回地方,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会有所区别。小吏当年面临的问题也是如此,最后因为个人年龄和家庭原因而选择了营级转业。针对这一问题,简单谈一谈小吏个人的看法。
一、部队干部的提拔晋升相对容易
在军队,因为每年都有干部要转业或者选择个人逐月,也就意味着干部是可以流动的。每年,都会有空缺的岗位和职数可以用来提拔新人。因此在部队,正常情况下,从连级干部到营级干部,都会在适当的机会向上流动。
有了干部因为年龄到杠,或者个人家庭疾病等原因转业到地方工作,就盘活了部队干部流动的大盘,总会空缺出一些合适的位置用来提拔军队干部,因此部队干部提拔调整通常都会在当年转业之后进行,当然半年时部队机关也会调整。
33岁如果晋升到正营级干部,在机关要么是科长,在基层可能是保障分队的营主官或者合成营的副职。部队体制改革以后,合成营行政规格已经提升一级,从机关也好、在基层也罢,副团职数增多,由正营职干部提拔晋升为副团职干部要容易很多。
小吏有好几个战友就从机关科长到了基层,担任营长教导员,成了妥妥的副团职干部。手底下管着好几百个兵,与机关的副参谋长、副主任等同级别,且更有权力。
而地方相对而言,提拔晋升是比较慢的,原因无他,干部流动性太差。如果转业分配到省直以上机关,情况还稍好,但是一旦分配到市直以下机关,特别是县区,基本上一辈子就只能在正科以下趴着,很难再往上走。所以,33岁的营级干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还有机会的话,先不要着急转业,可以在职务上再努努力。
二、部队转业地方需要从头来过
目前,部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在政策上各地都有不同,特别是安置政策和套改政策都有区别。但从笔者不同地区的战友安置的情况看,地方对待军转相同的是,不会按照部队的职务级别同等安置到地方工作。
2016年以前,地方安置正营职以下和专业技术干部转业,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部队任职经历一键清零,回到地方从科员干起,从头来过。即便是专业技术8级,相当于技术正团,也一样从科员开始。这对在部队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干部来说,无疑打击是巨大的,但军转干部又无力改变,只能被动接受。
2016年至2020年五年过渡期,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中发〔2016〕13号),对转业干部作了一定保障,特别是干部的职务职级有了一定转变。比如小吏所在地市,行政正营可以安置为实职副科或者三级主任科员,根据单位情况而定,有的专业技术八级套改了二级主任科员,专业技术九级套改了三级主任科员等。
不管怎么说,军转干部回到地方,在个人职务或者职级套转时总体还是要吃亏的。很多体制新人,刚参加工作四五年,就成了实职副科,快的五六年就成了单位中层正科。而军转干部工作了十几二十年,回到地方却要跟着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年轻人干活,听从他们的派遣,这种心理不是每个军转都能接受的。
三、部队工资总体上要高于地方
党的十八大以后,部队训练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严苛。但伴随的是,部队军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越来越有保障。
小吏在部队当主官时,记得列兵每个月的义务兵津贴大概有300元,上等兵每个月400左右,如今列兵每个月津贴大概在1000元,上等兵每个月1100元左右,上涨了好几倍。小吏当连队主官时,加上每月的岗位津贴,每月打卡在5400元,现在的连主官每月大概在10000元,而作为营级干部大概在12000元,如果提拔了团级,加上岗位津贴、物业补助等,每月会在1万3到1万4左右,这是陆军部队内地的粗略工资水平,算上十三薪,一个副团职干部每年预估可以拿到20万左右。如果在西藏、新疆等地会更多,同级别可能会高出1.5倍左右。
在地方,除了基本工资属于国标部分。其他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绩效补贴等都跟当地的财政水平息息相关。不同省份和同一省份不同地市之间都有很大差异。总的来看,北上广、东部和南方发达城市公务员工资水平较高,如果处于发达地区的驻军部队,单纯考虑工资的话,到时可以选择转业到这些地方。如果不是,就要看自己能否承受转业以后工资腰斩的实际。
比如,在中西部三四线以下城市,一个正科级干部全部工资福利加一起,好点的话可能会有10万到12万,与部队正营职干部全年16万朝上相比,就要低出5万左右。关键,部队的工资不会延迟,每月准时到账,而且属于净收入。地方工资,很多方面需要等待审批才能发放,时间不固定。对于习惯了每月固定还房贷车贷的人来说,需要作好调整。
四、去留遵从个人意愿和家庭实际
营级干部,每年都是部队军转安置的大头。仅从个人而言,33岁不管是正营还是副营,都还不到必须被转业的年龄。如果是正营职干部,在部队相对比较年轻,正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当然,部队从不缺年轻干部,每年都会有新人补充进来。33岁的营级干部,特别是副营职干部,已经算不得年轻了。在这个年龄,正是个人事业的爬坡期,家庭生活的负担期,老人孩子的受累期,个人还是要作好通盘考虑,如果个人喜欢军营生活,对部队有充分的感情,家庭条件允许、亲人支持的话,可以继续留在部队,从事个人喜欢的职业。
相反,如果家庭情况不允许,老人孩子需要照料,还是要充分尊重家庭的意见。特别是对于那些两地分居的干部,笔者深有体会。能够一家团聚,减少与家人孩子的离别时间,尽管工资上会出现一时的困难,但终究会过去的。有了家人孩子的陪伴,生活才更完美。
个人到了是去是留的关键期,决定权虽然在自己手里, 但肯定离不开家人的意见。还是要与家人密切沟通,作好两手准备。特别是要提前了解当地转业安置的政策和安置情况,对于个人转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抱有太高的期望。
总之,转业以前,总觉得地方工作挺美好,能够按时上下班,周末休息有保障,提拔晋升也挺快。转业回来以后才发现,那些美好的事情好像跟自己无缘,周末该加班还得加班,工作时间可以一直延长,也不太容易出成绩。
关键提拔挺难的,特别是到了正科级以后,想要享受副处级的工资待遇,要么提拔实职副处,要么晋升四级调研员,偏偏这两条道路都不太容易。而如果在部队提拔了副团职以上干部,再转业地方,最起码工资待遇上还是有一定的保障的,转业安置时也会有一定的级别,不像营级干部那样,一无所有。
所以,路该怎么走,就要提前研判个人的实际,深入了解地方的情况,综合比较再下决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37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