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股低吸,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强势股就是用来追高的,弱势股才想办法低吸。
或许很多人不认同,但现实情况其实就是如此。
强势股给上车的机会很少,价格一天比一天贵,何来低吸一说。
今天看到30块,想要低吸,一礼拜以后就40块了。
即便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短期内再回到30块的机会也很渺茫。
等真的跌回30块的时候,大概率就是强转弱,进入下跌通道了。
所以,强势股抓紧时间上车才是正确的,低吸什么的,就不要太多考虑了。
很多人之所以不认同,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分清强弱。
因为有一些股票,在上涨的途中,是出现了倒车接人的情况,也就是给了低吸的机会。
散户就认为,所有的股票在上涨途中都会有这种低吸的方式。
但如果你真的去看过那些强势股,尤其是超级龙头,基本上是不存在低吸一说的。
股价都是上一个平台,整固一下,然后就上下一个平台了。
换句话说,真正的强势股只有休息的时间段,不存在什么回头的时间段。
散户眼中的强势股,就是涨完一段回头后的个股。
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不能算是强势股了。
这种认知偏差,是导致散户总想低吸强势股的主要原因。

散户真正的问题,是这些前期的强势股,是不是要找机会上车?而不是怎么去低吸。
判断强势股的阶段性调整,是否在后期还会有机会,其实是抓牛股二轮行情的重要方法。
这一点,其实才是所谓的强势股低吸的关键。
想要抓到牛股的下一轮上涨,是有一定技巧的。
1、人气优先,是关键因素。
强势股能否持续上涨,其实关键因素是人气。
表面上,大资金是不是愿意持续推高股价,是核心。
但实际上,大资金是否愿意推高,是看人气是不是足够,有没有人愿意接盘。
否则,把股价拉上去,没有资金关注度,没人接盘。
大资金最终都会悬在半空中,出也出不来。
强势股的本质,不是每天涨,而是即便上涨了很多,还有资金愿意介入,愿意跟风炒作。
2、成交量收放自如,明显有资金运作。
强势股能否持续上涨,成交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所谓量能收放自如,不是说量能忽大忽小,而是量能相对比较均匀。
资金运作股票,在成交量上就不会含糊。
通常,强势股的量能会长期维持在高位,除非一字涨停,或者快速封停的时候会缩量。
否则,都会在高位放量换手。
因为只有换手才能保证新入场的资金成本偏高,主力才有运作空间。
3、题材炒作周期较长,想象空间巨大。
强势股要维持强势,势必会拉长炒作的周期。
能够有长炒作周期的题材,几乎都是大题材。
诸如之前的大消费,新能源这一类,持久性较强。
一般的题材,可能就是划过市场的流星,在几天内,或者几周内就结束了。
只有大题材,会维持几个月,甚至几年。
大题材的炒作,才是强势股辈出的地方,而且这类强势股上车,一般不会套人。
想象空间,是资金追逐的主要目标,因为空间越大,机会也就越多。

说说强势股的建仓思路。
很多时候,投资者是不敢上车强势股的,或者说是不敢追高,只等待低吸。
低吸固然好,但万一趋势扭转了,低吸的风险反而更大。
所以,建仓的思路非常重要,如果能把建仓的策略给调整好。
强势股追涨打底仓。
不想错过强势股,就一定要追涨,这个是必然。
否则,强势股一旦起飞,上车的成本就越来越高。
如果真的是强势股,那么当下可能就是短期最低点,该买就要买。
但是,追涨同样有风险,所以追涨更适合打底仓。
所谓底仓,一般是想要持仓仓位的30-50%,会比较合理一些。
强势股调整试轻仓。
如果你当下买的时间点,已经是强势股调整的周期,已经结束狂奔了。
那么建仓方式又要改变了,变成轻仓试盘。
所谓的轻仓,建议10-20%的仓位。
因为强势股调整的幅度,以及是否已经结束了行情,是很难判断的。
通常而言,强势股在接近20日线的地方,是比较有效的调整支撑位。
所以,在20日线附近入场,会更安全一点,如果再跌,可能就是跌破强弱分水岭了。
有一些超级强势股,调整可能到不了20日线,会在5日线就戛然而止。
那么5日线的小仓位入场,也是可以尝试的。
但切记不要重仓,万一资金出货,可能会被套在高位。
强势股再涨拉满仓。
强势股做第二轮上涨行情,其实是相对最合理的。
也就是第二轮行情启动,再度放量,股价冲击新高,是机会最多的。
当一只强势股,经历了调整,或者说是洗盘,再度上涨的时候,就是踏空投资者的上车良机。
为什么强势股都有第二轮上涨,本质原因也是因为如此。
当强势股再度启动的时候,建仓可以激进一点,甚至可以满仓。
这里说的满仓,并不是所有仓位买一支股票,而是符合仓位逻辑的前提下,打满。
强势股的上车,要快狠准,尤其是刚启动的时候,要胆大心细。
低位放量上涨,其实跟风买入的风险,都是相对较小的。
高位大仓位博弈,一定要看清趋势和量能,以免上错车。
另外,强势股的交易,适合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投资者,低风险偏好的,还请谨慎一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37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