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中美首轮会面开始,特朗普提出关税降至80%,换中国对美开放市场

5月10日瑞士日内瓦,中美贸易冲突爆发以来的首次高层会谈拉开帷幕。而这场谈判的核心议题,早在一天前就被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被定基调:将对华关税从145%降至80%,以换取中国对美国商品全面开放市场。5月9日,特朗普在真实社交上连发两条帖文。第一条直指中国市场封闭,宣称“封闭市场已经行不通”;第二条则抛出具体数字:“对中国征收80%关税看起来合理!就看贝森特怎么决定。”

这一表态看似突兀,实则是特朗普惯用的“极限施压”策略。就在两天前,他刚刚宣布与英国达成“突破性”贸易协议,为美国商品进入英国市场消除壁垒,其中英国被迫扩大农业市场准入,而美国仍保留10%的基础关税。这种“高开低走”的谈判模式,特朗普显然想复制到中美谈判中。根据彭博社援引的消息,美方实际谈判目标是将关税降至60%以下,甚至有匿名人士透露考虑降至50%。而财长贝森特在启程前私下承认,当前关税“不可持续”,但公开场合仍坚称“谈判旨在探索意愿,而非立即解决问题”。

就在特朗普隔空喊话的同一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正在云南麻栗坡县访问一所中学。面对记者提问,她以一贯的坚定语气回应:“中国对处理美国贸易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如果必须面对现实,中国无所畏惧,完全有能力克服贸易战的困难。”这番表态并非虚言: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和转口贸易(如东盟、墨西哥),已部分抵消了美国关税的影响,其中对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直接冲击美国军工企业的供应链。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谈判前已明确底线:美国必须先撤销单边加征的关税,而非以“关税换市场”的交易模式。商务部发言人强调,任何谈判都需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打,我们奉陪到底;谈,我们大门敞开”。这种立场的背后,是中国经济韧性的支撑——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外贸伙伴多元化,而东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美谈判的涟漪效应已波及全球。

就在会谈前夕,印度向美国提议将关税差距从13%缩减至4%,并承诺对90%的美国进口商品提供低税率准入,以换取关税豁免。这种“抢跑”策略反映出某些国家在博弈中的焦虑——既要避免成为美国关税的下一个目标,又要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而日本、韩国等传统盟友则陷入两难:美国要求它们在半导体等领域选边站,但其经济命脉仍与中国深度绑定。瑞士作为东道主,也在试图推动局势缓和。经济部长帕姆兰在会谈前表示,双方可能在谈判期间暂停关税措施,为对话创造空间。这一提议虽未被正式采纳,却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美冲突升级的担忧。

特朗普的80%关税提议,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既安抚国内对高关税的不满,又为后续谈判预留让步空间。而中国的应对,则展现出从被动反制到主动布局的战略转变:稀土管制、科技自主、市场多元化,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抵御外部压力的“防火墙”。

这场贸易战的终局,或许早就不在于关税数字的升降,当美国试图用关税“腰斩”换取战略喘息时,中国正以稀土为棋,聚焦于规则制定权的争夺,而日内瓦的会面,不过是这场持久战中的一个驿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483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