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共享菜园”为中国城市居民提供“心灵栖息地”

新华社太原5月3日电(记者解园)任晓平最近培养了一个新爱好。过去一个月,这位银行职员每逢周末都会戴上遮阳帽,穿上防晒衣,拿起铁锹和锄头,和家人一起到附近植物园里的一块土地耕作。

“我之前从未干过农活儿,但我发现种菜能使我内心平静。尽管身体有些疲惫,但内心很满足。”任晓平说。

任晓平租赁的这块土地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太原市植物园内。据太原植物园科研科普部工作人员高琦翔介绍,租地种菜活动自2022年开始以来越来越受到市民欢迎,今年活动开始后,大约2800平方米的土地在一周之内全部租出去了。

在10平方米到50平方米不等的土地上,人们可以体验到从锄地到收获的完整种菜环节。在提供黄瓜、番茄、青椒等易存活的蔬菜种子外,工作人员还能教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市民种植、施肥、采摘。

在中国很多大城市中,通过租赁土地到郊区种菜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欢迎。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共享菜园”话题有超过1950万次浏览,一些城市有了自己的“共享菜园”话题圈,涉及人群有医生、工程师、教师等。

作为共享菜园的经营者,吴琳聪见证了当地市民种菜热情的高涨。他曾经在浙江大学担任行政工作,随后全身心投入到种菜当中,并专门成立了公司。

“有100多人来咨询,最后一亩地分成90份,被30多个人租走。”吴琳聪最初的5亩地在一周内被租赁一空,一年后,他承包的这片土地全部“满员”,共有300多位“菜友”共享这片土地。

吴琳聪说,在几平方米的菜园里,亲手劳作承载了三代人的情感需求:老人寻回耕作记忆,中年人释放工作压力,孩子体验自然教育。

“从深层看,种菜不仅仅是一种农事活动,更是一种深深植根于文化血脉中的情感寄托,人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与先辈的情感连接,也更加认同和理解中国以土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山西人文地理数字产业研究院院长姜剑波说。

除了提供情绪价值外,一些地方还将“共享菜园”拓展成餐饮、住宿、研学为一体的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一些农村已经开始通过租赁土地吸引城市居民来种菜。在广西桂林市群力村,当地通过微信平台向民众发出邀请,推出“共享菜园”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来自广西的青年海归李坤阳看好共享经济在农村的发展前景。他计划将企业300亩山地及林地打造成“共建农场”,已在社交媒体上招募首批会员。

“与其说种菜是一种兴趣,不如说这是‘农耕基因的觉醒’。我计划明年邀请更多朋友加入这个行列。”任晓平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466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