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村庄的铁路弯道,竟成了村民口中的“死亡弯”......
近日,“焦柳铁路穿村致19人身亡”一事引发关注。19条鲜活生命的消失,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教训。上游新闻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发现,在这十多起事故中,遇难者以老年人、小孩、聋哑残障人为主。火车为何非要穿村?后果为何如此严重?当地到底有没有安全防护措施?铁路周边为何不封闭?该如何预防铁路事故发生?
目前,铁路部门回应称已在有序推进防护栅栏封闭工程建设。
火车穿村致19人身亡
以老人小孩聋哑残障人为主
多年来,焦柳铁路事发路段已发生火车撞人事故19起。
5月12日,湖南张家界永定区关门岩村发生一起火车撞人事故,致1人不幸身亡。记者从属地西溪坪街道办事处获悉,已联系死者家属,正在进行善后工作。
4月6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宋家湾村发生一起火车撞人事故,15岁的残障留守女孩宋玉莹丧命于从村里经过的焦柳线铁轨上。
宋玉莹生前照
在这之前,该路段已有至少17人遇险身亡。
而这17起火车撞人致身亡事故中,遇难者以老年人、小孩、聋哑残障人为主。他们中有的行动迟缓,来不及躲让火车,有的存在听力或智力障碍,火车鸣笛没有作用。最小的遇难者年仅1岁半。
这17人,除本村人外,还有外乡人被火车撞身亡。几年前村里修建黔张常铁路,一名外地年轻人来铁路工地找活干,他坐在老鸦口一号隧道洞口附近喝酒,火车从隧道钻出后把他卷入车底,拖行100多米后身亡。
火车撞人伤亡事故,在焦柳铁路其他区段也在上演。
据2011年的团结报一则新闻报道,焦柳铁路湖南吉首火车站至吉首火车南站区间,铁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2007-2010年发生铁路事故65起,死伤人数70余人。
火车为何穿村?
住宅与铁路共生
宋家湾村位于湘西张家界市山区,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背靠尖角山,面朝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澧水河。这个800多人的村子以土家族为主,宋姓是村里大姓。山区耕地资源紧张,全村仅有519.9亩基本农田,人均不足一亩。种田养不了家,很多村民前往广东打工。
焦柳铁路是“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的一条战备铁路,1978年建成通车,作为我国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的一纵,这条铁路多年来承担着晋煤、豫煤南下的运输任务。
焦柳铁路的修建改变了宋家湾村的村居格局。铁路从村子腹地穿行而过,把村子一分为二:铁轨西侧的山下住着1-6组,有600多村民,分布着农地、进城省道和成片区的住房。7-9组村民住在铁轨东侧的缓坡和山上,有200多人,五分之二的耕地也分布在这边。40多年来,村民们上山耕作、下山出行都需要横跨村里这条铁轨。
这条连接河南焦作和广西柳州的普速铁路,47年来犹如一条钢铁巨蟒,每隔十几分钟便从宋家湾村呼啸而过。车轮与铁轨摩擦的轰鸣声,成为村民日常生活里习以为常的背景音。
作为南北交通干道,焦柳铁路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但其原始线路设计也给宋家湾村埋下了长期的安全隐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焦柳线宋家湾村路段火车撞人事故频发,至今未能有效解决,成为困扰当地数十年的民生难题。
后果为何如此严重?
鸣笛时有时无,村民外出常跨铁轨
焦柳铁路是一条山区铁路,纵贯中国第二、三阶梯过渡带,其选线体现三线建设“靠山、隐蔽”的特点。受山区地形限制,铁路在宋家湾村形成了复杂的线路特征:总长1.5公里内分布有4个曲线弯道,2段穿山隧道,这被村民认为是火车在村里经常撞人的重要诱因,弯道和沿线树木阻碍了村民的观察视线,加之火车鸣笛时有时无,等到人发现火车时,往往已经很近了,火车同时在快速开,留给人的避让时间很短。
其中,位于宋家湾村3组的铁路K952+480处,有一段长约百米的弯道。村民回忆,仅在这一处就有至少8人被撞身亡,因此也被村民称为“死亡弯”。
事故频发之下,K952+480弯道上设置了4处安全警示标识,密度明显高于村里其他铁路区段。但据记者实地观察,警示措施并没有减少村民穿行于此,弯道边的土路上甚至被长期踩踏出一条小路。
村民宋富粗的房子就在“死亡弯”边上,拇指头大小的煤粒经常掉落在家门口。早年火车震动大,他家屋顶上的瓦片经常被震掉。他好几次亲眼看见村民在弯道被撞身亡。他的妻弟也是夏天坐在弯道边乘凉,起身时被火车撞身亡的。
不少村民的房子紧邻铁路两侧,一些房子大门正对铁轨,村民要想出门,必须横穿铁轨,形成房屋与铁路共生的村居格局。此外,村里大部分村民住在山下,近一半耕地却在山上,一些事故便发生在当事人往返途中。
尽管村庄有一座供行人和机动车通过的桥洞,但位置偏远,村民觉得不如上铁道跨两步快。
是否有安全防护措施?
基本处于开放状态
据2011年的团结报一则新闻报道称,上世纪60年代设计时,焦柳铁路该区间大部分为偏僻山区,基本处于开放状态,随着城市发展扩容,该区间9.341公里长的铁路沿线两侧,民居多达千栋,居民10万余人。
村民宋富粗回忆,1971年铁路开工前,规划的线路横穿村子,铁轨铺设的地方原来是房屋和田地。当年他家房子一部分在规划红线之内,拆除了其中三四间为铁路让道,剩余部分紧邻铁轨,最近处不足3米,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
根据2014年起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两侧应当设立线路安全保护区。安全保护区的范围根据铁路类型和所在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村镇居民区,高铁的安全保护区为15米,焦柳铁路这样的普铁为12米。
邻村禾家村站站长张晓东表示,焦柳铁路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一条很老的线路,1971年建设时,铁路相关法律还不健全,铁路设计缺少长线规划,土地征收需要的财政资源紧张,导致沿线大量房屋保留在了安全保护区内。
作为宋家湾村离铁轨最近的住户,刘先勇家院子的大门距离铁轨只有约0.8米。多年前的一天,妻子早上去铁路对面的山上割麦子,八九点钟回来给小儿子喂奶。孩子听见妈妈的声音就从院子冲出去,奶奶跟在后面一把把孩子扯回,火车就从面前的铁轨上呼啸过去。这次惊险后,刘先勇家的院门就常年关着,这些年,他家被火车碾死了4只狗。
2023年4月24日,村民宋健周被75km/h行驶的38040次列车撞身亡。这起事故后,村民感觉到,火车过村时鸣笛明显变多,从进村开始持续鸣笛,一直到穿过两个隧道后驶离。铁路相关部门还在“死亡弯”安装了一个安全提醒喇叭,当检测到有人横跨铁轨时,喇叭会自动播报,督促行人立即离开,这是村里铁轨上唯一的安全提醒喇叭。
铁路周边为何不封闭?
历史遗留问题
预防火车撞人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铁轨两侧安装防护栏,把沿线封闭。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设计开行时速120公里以上列车的铁路,需要强制实行全线封闭。焦柳线的设计时速刚好是120公里,因此,安装防护栏并不是强制性的。
邻村禾家村站站长张晓东坦言,焦柳线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战备铁路线,承担政府任务更多,核心目的不是商业盈利。这条铁路穿过山区,为了预防泥石流等灾害,每年汛期全线的客运列车还会停掉,这些因素导致焦柳线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地方政府、村民想架设更多天桥涵洞方便出行,这可以理解,但是铁路公司对于建设的数量和成本也是有规定的”,他说,一座天桥的造价上百万,地方上提出的需求,铁路公司不一定能满足,这是双方协调不下来的关键。
焦柳铁路沿线有大量住宅和农地,也增加了封闭难度。张晓东说,修建防护栏可能会占用村民的地,拆除部分房屋让其搬迁,防护栏可能会堵住部分人家的大门,要帮其解决出行问题,开展这些工作成本和风险比较高。
刘先勇支持在村里建设防护栏,前提是必须给他家修一条出行路,或者征收他的房屋让其搬迁,“要的不多,二三十万,能找个别的地方安家就行。”
铁路走习惯了,部分村民也一时不接受防护栏的价值。张晓东回忆,焦柳铁路某区段封闭后,一些村民住得与天桥有一定距离,他们觉得远,就派村里老人把安装好的防护栏剪掉。地方政法委、街道办、社区去村里劝导和普法,几年下来,村民才接受走天桥。
如何预防铁路事故发生?
相关建设行动应尽量加快
从目前而言,最可行、也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经过村庄的铁路线用防护栏围起来。
这也不乏先例,据报道,2018年修建黔张常高铁期间,铁路公司就在宋家湾的邻村禾家村焦柳线沿线安装了防护栏。多位禾家村村民表示,自从安装防护栏后,村里就再也没有人被火车撞过。
当然,修建全封闭的防护栏,需要搭建人行天桥、开挖通行涵洞,此外,一些紧贴着铁路的村民也需要搬迁,这势必需要一些投入。无论如何,即便如今焦柳铁路盈利能力有限,甚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也不应该忽略起码的安全防护。更何况,焦柳线是有着特殊意义的铁路线,多年来承担着晋煤、豫煤南下的运输任务,核心目的不是商业盈利。
对于焦柳铁路事发路段发生多起火车撞人事故,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张家界工务段近日也回应了。铁路部门先后采取了加装安全提醒标识、加强司机嘹望鸣笛、引导村民穿越就近涵洞、开展路外安全宣传等措施,尽力防止路外事故发生。
铁路部门决定对该区间实施防护栅栏封闭工程,并于今年2月份完成了现场踏勘任务,目前,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今年6月份开始正式施工。为方便附近村民出行,铁路部门已在宋家湾村路段附近修建了2处交通涵洞。此外,焦柳铁路白马溪至溪口镇等5个区间、共计67公里的防护栅栏封闭工程也将于今年6月份陆续开始施工。同时,将联合地方相关部门深入焦柳铁路沿线村庄、社区、学校加强路外安全宣传,加装或更换安全警示标语。
希望相关建设行动,还应尽量加快。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回应称防护栅栏封闭工程在今年2月份就完成了现场踏勘,预计6月开始施工,但就在4月6日,该路段又发生一起悲剧,15岁的残障留守女孩宋玉莹丧命于铁轨。如果相关建设更快一些,这起悲剧是不是可以避免。
持续数十年的风险暴露,伴随17条生命消失的悲剧,才迎来实质性的解决行动,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堵上风险敞口,当多些紧迫感和未雨绸缪,不能总是在事故一再发生后才“亡羊补牢”。这代价未免太大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4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