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拥有一辆奔驰、宝马或者奥迪,是咱们国人对成功人士的普遍认知。不过最近三年,网上出现了“再不努力,就只能去开BBA了”的新梗。
新梗出现的背景,是过去三年咱们国家新能源车每年保持50%左右的销量增长。在2023年,咱们国家汽车出口首次突破50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
而且在去年,卖得较好的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都努力打造“智驾豪车”的概念,随着新势力销量暴涨,给国人造成“国产新能源”将传统德系豪车彻底干趴下的感觉。可今天如果有人在朋友圈说自己买了一辆奔驰电车,比如50多万的奔驰EQC,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看傻子”或者“看白痴”。
一、表面上的碾压局
先看最直观的。你花30万买辆国产新能源,能得到什么?百公里加速3秒级、冰箱彩电大沙发、真皮内饰、环绕音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同样的钱买BBA,大概率只能买到入门级车型,布座椅、小屏幕、动力平平,配置寒酸得像个毛坯房。
国产车在“堆料”这件事上,确实毫不手软。新势力品牌深谙消费者心理——中国人买车,首先看尺寸、看配置、看豪华感。于是你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大的车、更丰富的功能、更炫酷的科技。
电动车天生的优势也被国产玩得淋漓尽致。加速快、安静、平顺,使用成本低。再加上政策倾斜和牌照优势,难怪越来越多人在这个价位转向国产阵营。
二、BBA到底还剩什么?
但豪华品牌百年积淀,真就一文不值了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我采访了一位从某德国品牌跳槽到国产新势力的工程师。他坦言:“论三电技术,我们确实领先了。但底盘调校、整车匹配、质量控制,这些看不见的地方,传统豪强还是有东西的。”
他举了个例子:一辆车的底盘好不好,不是看用了多少铝合金,而是看工程师花了多少时间调校。“德国那些老厂,有几十年积累的数据和经验。过个坎、转个弯,那种细腻的质感,不是简单堆料就能堆出来的。”
还有品牌价值。别看网上人人喊“BBA是智商税”,真到掏钱的时候,那个三叉星徽、蓝天白云、四个圈,还是能打动不少人。社交属性、面子工程、二手保值率,这些很现实的因素依然存在。
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和可靠性。新势力崛起才几年,他们的产品能否经得起十年八年的考验?毕竟车不像手机,用两三年就换。大多数家庭买辆车都要开上很久,长期可靠性至关重要。
三、消费者的真实困境
回到老张的问题:到底该怎么选?
如果你追求最新的科技体验、更低的用车成本、更丰富的配置,那么国产新能源无疑是更好的选择。特别是理想、蔚来、问界等品牌,在智能化、用户体验方面确实走在了前面。
但如果你看重品牌底蕴、驾驶质感、长期可靠性,传统豪华品牌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现在BBA也在快速电动化,虽然车机系统还是被吐槽,但驾驶品质依旧在线。
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车是买来自己开的,不是买给别人看的,更不是为了站队某个阵营。
四、未来的趋势已经明朗
写这篇文章前,我特地去了几个大型商场。五年前,那里是特斯拉的天下。三年前,小鹏、蔚来开始进驻。如今,理想、问界、极氪、比亚迪的展厅人满为患,而传统品牌的4S店依然在郊区苦苦支撑。
这场面很有意思——国产车已经攻占了最有消费力的人群常去的场所,而传统品牌还在沿用过去的销售模式。
数据不会说谎。2023年,国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突破50%,在新能源领域更是绝对主导。BBA的电车虽然也在增长,但已经失去了定价权,只能靠大幅优惠来换取销量。
一周研究下来,我最深的感受是:汽车行业没有简单的“干掉”之说,只有不同选择之间的平衡。
国产车的进步有目共睹,在某些领域确实实现了超越。但传统豪华品牌的经验积累、调校功底和品牌价值,依然不容小觑。汽车市场正在变得多元化,这是最好的时代——消费者终于可以真正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而不是被迫接受某个品牌的高溢价。
所以,别再问“国产是不是干掉BBA”了。问问你自己:到底想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car/77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