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汽车百科

12家车企选择调价5万元,新能源车高定价时代提前结束了?

集体下调车价,并不只是简单为了刺激接下来的销量。

经济有周期规律,汽车价格也一样,毕竟赚钱的逻辑变了。而随着智能汽车已经卷到了高度同质化之后,其实已经到了量变引发质变的边缘,所以眼前的很多变化都基于此。

时间进入2025年第四季度前后,下一轮重磅新车已经开始集体释放出一个定价下调的新规律。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廉价版会在2026年国产,理想i8上市之后很快的就精简了SKU并将价格下调至33.98万元,吉利银河M9的上市和风云T11的预售,将大6座新能源家用SUV的价格拉低至22万元左右,蔚来ES8和乐道L90的爆单一定程度上与定价远低于预期相关。

统计相关的企业数量,数量已经超过了12家,其中甚至包括宾利这种绝对的细分市场头部。其基于PPE平台打造的全新纯电SUV则直接瞄准了添越以下的更入门市场。客观来看,其实很多价格不菲的高端车型,其初步的销量成功也是建立在把原有的价格体系打下来了。

看看最近的产品趋势,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小米、零跑、奇瑞、领克、吉利、奔驰、捷途、比亚迪等等,现阶段超12家车企的新一轮重磅产品,在定价的逻辑上都是寻求进一步打破价格预期。

特斯拉廉价版被传,可能将门槛拉低至15万元,较现有下探5万元左右,奔驰CLA新能源的预售起步价为25.9万元,相比燃油CLA的30.92万元入门指导价下探5万元左右。零跑D19的出现,继续刷新着细分市场的参数上限,同时发布会后的造势也都是“不便宜”,但人人都知道零跑D19会是价格屠夫。

不过,之所以一系列的车企都做出相同选择,这其实不止是为了销量的争抢,更关于盈利逻辑的变化。

车价变低了,赚钱模式要变了?

在特斯拉推出廉价版时,很多汽车垂直媒体猜测,这是开倒车的行为。即,充分的以价换量。不过,最终的事实证明了,马斯克的逻辑是用科技拉升股价,实现资产上的增值。

另外,FSD在欧洲和中国落地的时间也预计会在2026年达成,届时,目前有着95%以上盈利能力的软件可以充分的调整价格,让特斯拉拿到竞争的资本。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汽车销售毛利率为11.3%,第二季度为14.1%,相比之下,单纯靠卖车已经成为了一件性价比不够高的事。

总之,一系列的动作之下,如果从结果来倒推,马斯克是大获成功的。特斯拉的股价再次拉升,马斯克身价破5000亿美元,而FSD V14.1的推出也得到了很多车主的好评,这还意味着马斯克预言的V14.2版本时智驾辅助系统真正有一定的自主意识。

当然,马斯克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新一轮V14版本软件对硬件的要求过高,预计会导致此前“免费升级HW3.0硬件”的承诺失效。所以,很明确的是,马斯克需要更多的新车主来承载软件上车,所以这才是廉价版本诞生的初衷。

毫无疑问,2026年已经被华为等一众头部企业认定为是AI决战的开始,中国消费者普遍完成了认知,并且也有了为软件付费的相关基础。特斯拉想做的,显然是从中分一杯羹,换言之,FSD到来的那一天,价格逻辑势必会发生改变。

实际上,很多的竞争,如今都已经做好了前期准备。

今年第四季度,除了主打VLA和WM世界模型的自研新一轮辅助驾驶技术将投入市场之外,来自供应商的方案也会大量在合资品牌的新车上涌现,涉及的包括卓驭、地平线、Momenta等。

换言之,面对新一轮竞争,中国车市里已经有不少车企提前做好了准备。至于盈利方式,那是另一个话题。毕竟,对抗周期,无疑是艰难的,因为底层规律是需求决定价格的制定以及后续成交。

当周期上扬时,车价普涨,背后是需求充足和新技术涌现带来的膨胀,毫无疑问,从2018年开始的智能电动车定价趋势就是典型代表。初代新势力的定价纷纷做到了20万元以上,小鹏G3补贴前售价22.27万元起,理想ONE的补贴后售价定在了32万元以上,第一代蔚来ES8的补贴前入门售价在44.8万元。再随着后续一系列的车型推出,在新能源不断替换燃油车的过程中,形成了车价被不断推高的规律,包括但不限于80万元的高合,亦或是传统大厂在转型过程中,同类新能源车的价格高于燃油车。

不过,相关的认知,因为降价潮与价格战的持续被一定程度的打破。但,归根结底来看,多数车企还是冲着向高端冲击来走,毕竟价格越往下,竞争越白热化,同时利润越低。

从2025年很容易看出,问界M9、问界M9、领克900、极氪9X、银河M9、奇瑞风云A9L、奇瑞风云T11、岚图梦想家、等一系列热门新车的成功,虽然能够留给消费者价格下探的感觉,但本质上车企的布局都在完成上行。

高定价提前结束,背后是创新瓶颈

从新车型的布局上很容易看出,车企是在尝试对抗周期。不过,同一类车型的定价走势显然是在慢慢变低的。2025年最火的细分市场是,5米以上车长、主打家用的大尺寸SUV,定价逻辑就是如此。

5座版本市场里,理想L6是销量上的标杆车型,其入门版定价在23.98万元。而一系列的同类新车定价,方程豹钛7定在了17.98-21.98万元,智己LS6定在了19.79-26.99万元,岚图FREE+定在了21.99万元起步,有华为的智驾辅助可以做小幅度溢价。

7座版本市场里,定价的逻辑更是如此。此前销量表现最好的是理想L9,定价在39.98万-42.98万元。不过2025年的一系列新车,则把这个价位的认知打烂。目前销量最高的是问界M8,35.98万元的入门价格,比理想L9下探了4万元。蔚来ES8定在了40.68万元起步,领克900定在了28.99万元起步,乐道L90定在了26.58万元起步,吉利银行M9定在了17.38万元起步,奇瑞风云T11的预售价区间定在了19.99万-26.49万元。

从40万级别的定价,下探到30万元级别的定价,再到如今的20万元级别。而最新发布,且得到了极大关注的零跑D19,它的定价路径也不会违背于此。首先在于,朱江明已经对零跑D19定了调,表述为“D系列不是豪华车,只是零跑的一个系列,只是配置更好、尺寸更大、性能更优异的零跑车。”

同时,还强调的包括,零跑一贯的定价策略是以多少成本定多少价格,而不是说D系列毛利更高,没有这个意思。那么,按照此前25-30万元的预计售价,其正式上市时,预计主力销售车型肯定会在30万元以内,甚至可能会在25万元之内。

以零跑D19为例,全系采用高通双SA8797舱驾一体芯片方案、宁德时代电芯、米其林低滚阻低噪音轮胎、中信戴卡轮毂、铝压铸地板、博世R-EPS转向、大陆MKC2线控制动、孔辉双腔闭式空悬、福耀夹层隔音玻璃、超过80度的增程大电池等。这一系列确实短时机内会十分惊人,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半年之内就会有同类产品出现。比如,小米正在测试的增程大SUV,就同样是80度大电池。

其实能够看出,如今车价集体下行的逻辑是,没有诞生实质性的跨越式创新。

与此前的燃油车迭代不同。每过5-7年,都会有全新的东西诞生,同时成本随着车企的规模化不断下探,这样就可以完成价格体系的维系。比如从自然吸气时代切换到更有劲儿的涡轮增压,比如日系两家分别普及了油电混动。

但进入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换代的时间已经压缩到了2年左右,甚至是1年1换代。于是,这就直接击溃了原本的消费者预期。

正如智能手机一样,各个品牌都很容易在新机发布时,陷入“挤牙膏”的评价之中。

本质上,如今的汽车技术或者产品,难以保持超过3年以上的领先。3年前,插混的绝对王者是比亚迪DM,但眼前同类的产品有吉利雷神EM-i和EM-P,有奇瑞的鲲鹏电混C-DM,有长城的Hi4,再有一众合资品牌即将跟进。

智能驾驶辅助也是如此,有着被神话的特斯拉FSD,有着目前领先的华为ADS4,但接下来预计最晚到2026年第一季度,Momenta的R6飞轮、地平线HSD、蔚来NWM、理想和小鹏接下来的OTA,都能明显缩减与华为的技术或体验差距。

写在最后

如果把更新换代的节奏放慢,那其实价格体系是可以维系的。

但在这样一个谁都想出头的时代里,节奏并不可能变慢,那么也就有了优势难以持续保持,也就有了一款全新车型发布之后,最晚半年内就会有同类产品出现进行竞争。

无疑,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car/7836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