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一颗荔枝看中国

重庆瞭望消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下,正是吃荔枝的好时节。

热播电视剧和即将上映的电影《长安的荔枝》,让今年消费市场掀起了一股荔枝热,边吃荔枝边追剧,成为不少人的“小确幸”。

古代,由于保鲜技术有限,运输艰难,荔枝是与大多数老百姓无缘的宫廷贡品;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消费者基本都能实现“荔枝自由”。

从过去到现在、从枝头到舌尖,一颗荔枝的变化,折射了中国怎样的活力?

《长安的荔枝》剧照。/江苏卫视

01

“一骑红尘妃子笑”到“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物流体系发生了深刻变革。

“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过去,古人想吃一口鲜荔枝难如登天。

如今,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的荔枝,可新鲜迅速地送到全国消费者手中。一颗荔枝的现代化之旅,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

比如,日益密集的交通网络。日行千里、四海通途,这些曾经的“想象”,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现实。目前,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和世界级港口群。四通八达的立体物流网络,让荔枝可以快速抵达祖国的大江南北。数据显示,新疆、宁夏、西藏等西北地区的荔枝销量同比增速均超3.6倍,领跑全国。

比如,高效协同的冷链物流。“不禁放”的娇贵荔枝,怎样才能新鲜完好地跨越数千公里,这对流通体系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对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和标准化水平”。

从淋水去除“田头热”,到工厂打包预冷,从“绿色通道”快速登机,到运输途中全程冷链护航,再到销售终端的冷藏存储……冷链体系日益完善,可最大程度保持荔枝的新鲜和口感。

流通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生产。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不仅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半径,还增加了消费者的优质选择。许多水果也都像荔枝一样跨越山海,频繁地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空运转枢纽,荔枝快件被送上自动化矩阵分拣线。记者刘大伟摄/新华社

02

从稀缺品到水果自由,映射出一个国家日渐粮仓充盈、民生富足的发展奇迹。

今年是荔枝生产大年,数据显示,今年全国荔枝种植面积约752万亩,全年总产量有望达到345万吨,同比增加一倍。随着荔枝的大量上市,今年荔枝的价格也格外亲民,“荔枝自由”不是梦。

然而,在不远的过去,水果于大多数人还是奢侈品。早前,水果在家庭饮食中大多在逢年过节等特殊场合才能见到。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水果一直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直到1997年,水果才第一次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水果产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约三分之一。水果自由的背后,折射着怎样的经济发展变迁?

不断增加的产量背后,凝聚着国产果业几十年的探索与成长。

粮食单产节节攀升,加上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让我们有更多土地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为水果种植面积的提升提供了条件。2023年,全国果园面积达到了1.9亿亩,比1978年增长了6.7倍,园林水果产量2.4亿吨,比1978年增长了35.5倍。

果篮子日益丰富的背后,是我国果业技术的持续突破。比如,蓝莓、阳光玫瑰、火龙果、突尼斯软籽石榴等曾经价格较高昂的“贵族水果”,如今成为平价水果,其中就离不开科研单位和企业几十年来的研发攻关。

以火龙果为例,由于种植技术等限制,曾高度依赖进口。过去数年,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的科企单位加强合作,在火龙果等水果育种上,联合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大红1号”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审火龙果品种。十多年间,国内火龙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从平缓增长到迅速扩张,我国成为全球火龙果第一大国。

地域辽阔的优势,让品种繁多的中国鲜果可以实现长年供应。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从江南水乡到大漠高原,从黄土高坡到巴山蜀水,各具特色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不仅为培育特色产品提供了基础,还为鲜果的长年供应提供了地理优势。

比如,中国的“蓝莓版图”已遍布大江南北。1—6月和8—12月云南蓝莓上市,5—6月贵州、四川、重庆蓝莓上市,6—7月长江流域和胶东半岛蓝莓上市,7—8月辽东半岛和长白山蓝莓上市。

不断开放的中国,让消费者可以品鉴越来越多的全球果味。

东南亚的榴莲、智利车厘子、秘鲁的沙漠蓝莓、厄瓜多尔的麒麟果……随着中国的扩大开放,不仅各国能享受到中国市场的红利,中国消费者也能以更实惠的价格品尝到世界好物。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1.0版落地时,7000种东盟商品实现零关税进口,越南龙眼、泰国山竹价格直接便宜一半。到了2025年的今天,3.0版谈判推动的智慧海关和检验检疫绿色通道,更降低了中国和东南亚的贸易成本。比如,可让泰国榴莲的“跨国旅行”时间至少缩短30%,甚至能实现“树上熟”直送。

2024年我国水果进口额194.5亿美元,同比增长6.0%。庞大的消费市场,也说明水果自由,不仅是中国消费者的向往,更是全球水果生产国的巨大机遇。

在位于云南省蒙自市的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蓝莓种植基地的佳沃水果分选加工和冷链物流园区,工人在包装蓝莓。薛莹莹摄/新华社

03

从“量管够”到“吃得好”,中国水果不断向产业链高处攀升。

曾经,我国各地荔枝品种相对单一、上市时间集中,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产业“小、散、弱”的问题突出。

近年来,国内荔枝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各地大力开展生态园、标准园、吨产园建设,有力提升荔枝生产效能,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国荔枝一产总产值超过300亿元,打造了灵山荔枝、高州荔枝、合江荔枝等区域公共品牌和地标产品。荔枝也成功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从“分散种植”到“品牌突围”的华丽蝶变。

一颗荔枝的来时路,也是我国众多水果的成长历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水果开始往精品化、高端化、多元化发展。

标准化管理,水果吃得越来越精致。从种植到销售,如今,人们吃到的水果越来越“精致”。比如,葡萄在生长环节就被精心修剪,每串葡萄的长度、果粒数量、单个果粒的重量、糖度、口感都有明确的标准;在挑选环节,分拣线不但以大小、重量分选水果,还能以水分、糖酸比、外部瑕疵等标准进行精准分类;在销售端,有电商平台明确划分了“精品水果”赛道,制定了严格的品质标准,水果的品种、单果重量都需要标注清晰。

集群发展,传统种植业变现代产业。当水果筛选标准越来越细致,粗放型的种植模式也就不能适应。各地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正在以工业化思路全方位地改写着水果的生产链条,集群化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近年来,三峡库区通过推动柑橘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推广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建设柑橘产业大脑推动柑橘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广“水肥一体灌溉”“无人机”“轨道车”等农机装备提升综合机械化率、制定柑桔行业标准等等,探索出一条传统种植向现代化产业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综合产值近千亿元的甜蜜产业。

打造品牌,国产水果也越来越高端。随着消费的升级和多家致力于提升生活品质的生鲜平台崛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水果也开始往品牌化方向发展。

不少生鲜电商平台和高端零售品牌正在供应链上下功夫,进行水果直采并发展订单农业。比如有生鲜平台在库尔勒香梨这个品种上推出了一款“树顶红香梨”。这些梨长在树顶上,因为日照充足,表面形成一层红晕,糖度更高。平台将其单独筛选出来,给出更高的收购价格做成产品。

另外,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凭借本土优势,推出地理标志水果品牌。巫山脆李、天水花牛苹果、百色芒果、会理石榴、丹东草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好物开始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欢迎,甚至走出国门,香飘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虽已经是水果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还不是果业强国,果品质量和果业效益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比如,还有大量优质品种来自国外;中国猕猴桃种植面积及产量虽均位居世界第一,但市面上卖到断货的“金果”却来自新西兰……

透过一颗荔枝看中国,看到了我国水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艰辛探索;也应看到,中国的果篮子里还可以更鲜、更甜、更丰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611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