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济南集中供冷:办公大楼不用装空调 省钱还舒心

本报记者窦瀚洋王者王欣悦

绿色技术赋能应对用电高峰

浙江衢州,田园综合体大棚上加装光伏板,助力蘑菇种植实现绿色生产;山东济南,办公大楼通过集中供冷替代传统空调,实现节能降本;重庆江津,工业园区以屋顶光伏和技术改造突破用电瓶颈……暑期是用电高峰期,各地采取多种灵活举措,推动农业、工业、办公等场景节能降耗,以绿色技术赋能生产。

——编者

山东济南——

集中供冷,办公大楼不用装空调

本报记者王者

8月的山东济南,热浪翻滚。上午8点半,明湖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职工王燕额头满是汗珠,快步进入历下区中央商务区齐鲁科技金融大厦大门。

来到办公室,王燕打开调节面板,将温度设为26摄氏度。没有嗡嗡的机器轰鸣,屋里的温度逐渐降了下来。“我们办公楼没有安装空调,用的是集中供冷。”王燕说。

什么是集中供冷?集中供冷是在特定区域内设置集中制冷站,通过制出冷水或冷气,转移室内热量,从而达到制冷效果。城市各处的能源站为集中供冷系统集中制备冷水,通过四通八达的地下管网输送到各区域换冷站。用户只需调节室内的温度控制面板,就能享受到清凉。

中央商务区高楼林立,集中供冷如何实现?

离开科技金融大厦,记者跟随济南能源集团所属济南市冷热联供有限公司工程师王志伟,来到中央商务区南部能源站。“地下流动的冷水从这里源源不断输送到周边的写字楼。”王志伟介绍。

2021年6月,中央商务区南部能源站建成,正式为辖区内的商业和办公建筑用户供冷。截至今年6月,该能源站已签约中央商务区29个商业和办公建筑,总用冷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走在地下20米深的供冷管道走廊,直径1.2米的管道透着凉意。“管道里是约6摄氏度的冷水,通过二次循环系统输送到各栋建筑。”王志伟说。

中央商务区南部能源站采用“冰蓄冷+水蓄热”结合的模式,配备大焓差热能充放机组,搭建跨季节蓄热蓄冷池群。冬春季时,热能充放机组消耗低谷电,产生热水向外供热,同时制取冷水和冰浆储存在冷水池和蓄冰池;夏季用电高峰时,再利用冷水池和蓄冰池的冷资源。

此外,济南市冷热联供有限公司还自主研发冷热联供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和AI算法动态调节供能需求,实现源端与末端的精准匹配和远程调控。

“集中供冷,省钱还舒心。”明湖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静介绍,集中供冷相比公司利用空调制冷节约10%以上的成本。

王志伟也算了一笔账:齐鲁科技金融大厦供冷面积达5.54万平方米,7月份集中供冷节能率达32%,减碳量可达48.68吨。

2021年以来,济南市集中供冷范围已从最初的中央商务区试点,逐步扩大到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都市阳台、山大二院新院区等多个区域,总供冷面积达1000余万平方米。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1日11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704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