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朴云
编辑/郝鸣
宋世龙(中)在带货卖桃
作为山东临沂蒙阴乡村的孩子,宋世龙对那种金灿灿、粉澄澄的水果再熟悉不过。蒙阴县是有名的蜜桃产区,每当蜜桃成熟时,清甜的气息笼罩整个村庄,收桃子的车源源不断开进地头,构成了他少年和青年时期最难忘的图景。
蜜桃的收购价一斤只有3元左右,上下浮动不超5毛钱。“可电商平台上,同款农产品价格至少高出两三块,我们为啥不能自己卖?”宋世龙一度很困惑。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借助短视频直播创业就业,许多村干部也将目光投向互联网,利用抖音推广乡村文化和农产品。数据显示,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抖音平台新增乡村视频超10.8亿条,累计获赞528亿,乡村内容屡现爆款。
最近半年来,河南“蹭饭书记”董桂林、广东茂名罗非鱼村支书罗水渠、山东菏泽江庄村书记李昂等多地村支书受到网友追捧……他们的视频带着泥土清香,将一幅幅不同的乡村风貌、美食特产、特色民俗的图景,推送到千万用户面前。
李昂在带货家乡的土鸡蛋
赶潮
每到5月,一摞摞收桃的筐就会出现在金鑫村的地头。村民们一早去取个筐摘桃,一筐40斤,送到收购点,上午9点,流水一样的桃子装车,运走,再来一批空筐。丰收季时,每户每天要收十几二十筐。
这一筐筐的蜜桃,构成了金鑫村家家户户的生活支柱。金鑫村党总支书记宋世龙告诉深一度,整个村庄现有658户,一半的人从事着农业,蒙阴县是中国蜜桃的产地之一,全村2200亩地,有1700亩都是蜜桃。
然而随着村里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留守的村民基本都在50岁以上,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到外面挣钱。于是这两千多亩地、两千多口人,就成了这位00后新书记上任后,最想要解决的问题——怎么让留在家乡的乡亲,依靠农业把收入提上去?怎么才能让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发展潜力,愿意回乡?
“坐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走出去全是答案。”网友给他指了一条道。他把目光投向了电商。“我平时上网,发现很多南方地区的乡村,他们的短视频带货是很有规模的——一村一直播,全民直播等形式非常多样。”宋世龙说。他觉得,这一定是未来乡村发展的趋向所在,与其等着被时代的潮水所裹挟,不如主动迎向潮头,做那个新时代农业的“弄潮人”。
赶潮的不止是宋世龙,同在山东的菏泽市下属的江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昂也是他的“同行”。江庄村有个知名的致富带头人刘淑,他把南方的大丝瓜新品种引进本地后,结合本地的非遗曹州丝瓜络技术,创办了本草丝瓜络日用品有限公司,专卖丝瓜相关的产品。“丝瓜产地多在南方,但刘大哥在北方搞起了种植,我觉得这是一个亮点,值得宣传。”李昂说。
“00后助农小李”这个账号应运而生。一开始,李昂也不懂直播的门道,于是他就在抖音上搜索同类账号,看人家是怎么介绍产品、怎么拍摄。他和刘淑一边商量一边试,还用上了AI来润色脚本,拍摄地就在大队部院子前的小广场,镜头一开,在广场上闲坐的老人们就围过来,“看看这孩子又在做啥”。
实际上,有“网感”的不止是年轻人,在山东省德州市后赵庄村,三个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组建了一支名为“三个村支书”的直播团队;而在山西的晋城市司徒村,“65后”党总支书记周小明也上网冲浪冲得不亦乐乎,2009 年,司徒村确立了 “农业与商业融合” 的发展方向,周小明带领村民在垃圾山和渣土山上修建了司徒小镇。镜头扫过小镇热闹的夏夜,小吃、民俗表演,配合着一口用力过猛的“晋普”介绍,让无数网友不仅记住了“有点萌”的“司徒村老周”,也领略了三晋大地的风物人情。
宋世龙在桃园里直播
偷师
没有几个村支书一上手就有“镜头感”,哪怕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宋世龙也不行。2024年11月,他开始运营账号“00后蒙阴蜜桃村支书”。第一期视频,拍的是村干部日常的生活。“就是打扫卫生呀、一天的工作内容呀之类的。”直到现在,宋世龙提起自己一开始的账号建设,仍有点不好意思。一开始拍视频,他大脑一片空白,说完上句就忘了下句想说啥,后期剪辑全是一句一句的碎片,连不起来。
间或,他也给村民们卖卖农产品,但销量始终不温不火,每天只能出个三五单,“基本上都是山东周边的客户,以及认识我的亲戚朋友,友情下单支持一下。”
然而实际上,农产品是电商品类中一条很卷的赛道。今年5月,宋世龙跟村里另外两位干部商量后,带了三个本村年轻人,去潍坊专门学习直播。
提起那次学习,宋世龙心悦诚服。之后,他的拍摄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在今年5月一则“我为家乡做代言”的视频中,还有网友调侃他,“一镜到底,厉害喽宋书记。”
“人家专门搞直播的,对于流程有着更好的把控。”宋世龙说,“我们之前直播,上来就直接介绍产品,学习之后才知道,要先介绍产品的产地、优势,再讲解价格并进行全网比较,然后再让顾客下单。通过学习我才知道,直播间的人数流动性很高,如果不能在很短时间里把产品讲明白,顾客有可能就直接划走了。因此在介绍产品时,时间还不能太长,要挑重点讲。”
然而不管剑是否佩妥,直播键一开,就是江湖。5月,他带领三个年轻人正式开始直播带货,第一场就卖了1600多单。整个蜜桃季,他们通过抖音直播间一共卖出18000多单,总销售额有45万多元。
村里的节奏也随着他的直播变得忙碌起来,每天早上9点,宋世龙下了播,就要安排村民们在蜜桃园里收桃,这道工序要在中午12点之前完成,之后就是持续的分拣、打包,下午2点之后,快递车就进村装车,每一道工序之间就像咬合紧密的齿轮,飞速转动着,带动着整个村庄的活力。
不仅如此,他还将家乡的桃园、湖泊、山峰、麦田通通搬进视频里,让苦于不知道短假期去哪儿的网友,将目光定格在或许早被遗落在记忆角落的乡村田园上。
宋世龙还在网上“偷师”,他常在抖音上看别的村支书怎么带货。有时候,还会给人家留言互动,慢慢地跟其他地区的村支书“串联”起来。“人家南方的村支书的确做得很好,我们这儿有些人想干都不知怎么干。”宋世龙说。
抖音中层出不穷的乡村爆款内容,让各地逐渐意识到了直播带货的价值,逐步建立起村支书电商直播的培训体系;与此同时,优质乡村内容创作者也得到了更多扶持和激励。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抖音公益平台“乡村守护人”项目吸引了超56万人参与,投稿量超335万篇,助力乡村优质内容传播6500余亿次。有网友戏称,今年刷乡村视频“捅了书记窝了”,还有网友戏称,刷到好几个蒙阴县各个村的书记卖蜜桃,“蒙阴是真拼啊。”
蒙阴县里仁庄村村支书公茂果在抖音推广蜜桃
新农业的弄潮人
李昂还记得今年4月5号,他做的第一场直播,那一场总共成交了,300多单,营业额5000多元。而彼时,距离他正式开始运营“00后助农小李”这个账号,还不到一个月。
一个鲜明的对比或许可以说明直播带货的效果。黑小麦面粉是当地的一种特色农产品,李昂在第一场直播中就卖掉50多单,这个消息让距离江庄村不远的另一个村的书记大为惊叹,他告诉李昂,自己经营着传统的网店也卖黑小麦面粉,3个月才卖掉两袋。
但并非只要直播就能挣到钱。在李昂看来,除了某些非常具有优势、形成品牌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大部分农村的农产品还是米面粮油、瓜果蔬菜,难以进行差异化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进行更科学的产业化管理,因地制宜,才能更精准地突出每个地方细微的特色。
在江庄村,镇上集合了五个先进村,尝试着推广村村庭院种植丝瓜,形成产业。李昂算了笔账,一个村民只要在自家院落里种15到20颗丝瓜,一年的收入就能增加500元以上。
而对于已经形成了蜜桃产业规模的金鑫村而言,如何在品质上再进行突破,以求达到更高的增收,是宋世龙下一步想要解决的问题。
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明年,他想找一两亩试验田,对本村的蜜桃进行更加标准化的生产。“比如说,本来一个桃枝上可以留三个果,明年我们只留两个果,力争这两个果全是A类果,以达到减少了人力物力成本的同时,还不少卖钱。”宋世龙介绍。
这对于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金鑫村村民来说,或许有些颠覆认知,往前三四十年,他们一直都是“按斤不按个”的卖法,一筐桃,40斤,大桃子铺上面,小桃放下面。宋世龙给村长做工作——倘若一根枝上两个A类果,可能能卖6块钱一斤;要是留三个果,可能都是B类果,只能卖3块钱一斤。“我想做这个试验田的目的,就是想让乡亲们看到,以后的市场是以质量说话,并不是以数量说话。”
事实上,依赖高科技的现代农业早已在他们周围发展成型,精准把控分级生产,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宋世龙注意到,附近村里,好几个回乡创业的年轻人都对桃树进行了“改造”——整个桃树的形状都是呈两股的Y字形,去除冗枝,保留精华,三轮车可以在其中自由穿行,施肥、上粪、除草等工序,都可以通过机械去完成。
相较之下,金鑫村的桃树就密集多了,摘桃时还需要人钻到桃树底下,效率要低得多。宋世龙觉得,要想让本村的蜜桃产业再上一个台阶,一定要整合土地资源,紧跟市场的要求,从“拼数量”转为“拼质量”。
他的设想还不止于此,明年,他还想在村里再打造一个打包场地,吸纳本村年轻人回乡做电商运营,还要对留守在村里的妇女们进行培训,“家家户户都有桃,要让她们自己种的自己播、自己卖,留在家里也有事干、有钱赚。”
最近,李昂在抖音发视频向大学生群体发出邀请,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他的团队。“你想的文案,可能让滞销的萝卜成为网红;你剪的视频,可以让更多人看见乡村的新模样!”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7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