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一天最高吃掉3万只蚊子!杭州这些地方的黑科技“吞天蛙”怎么捕蚊?

潮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王伊灵

“夏天最烦的就是蚊子。”相信不少网友都有这样的共鸣。

夏日的杭州蒋村街道水系环绕,河道两岸绿树连绵,桥下阅读空间、滨水长廊、儿童游乐区、龙舟码头等本是市民逃离酷暑、享受惬意的好去处,但也是蚊虫的滋生地。

“刚在公园石凳坐下,腿上就多了三四个红肿包”“每天出门晨跑前都得喷满驱蚊水”“静不下心来看书,经常有蚊子嗡嗡”……

此前,不少居民曾向街道反映过蚊虫困扰,在这健身、读书甚至小坐片刻,都难逃蚊虫围攻。

9月初,一批黑色智能设备悄悄“上岗”,蒋村街道的蚊虫问题有了明显改观。

蒋村街道十字港阅读基地附近草丛里的“吞天蛙”。王伊灵摄

“吞天蛙”怎么捕蚊?

不靠药,靠“模仿人体呼吸”

今天(9月17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了蒋村街道的十字港阅读基地,在树荫下的草丛里,看到了几台黑色机器。这些近一米高的黑色圆柱状机器约半人高,顶部设有多排小孔,正面嵌着一块实时显示捕蚊数字的电子屏,白色数字实时跳动。截至上午10点,已捕捉264只蚊子。

“吞天蛙”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捕蚊数量。王伊灵摄

打开手机扫一扫屏幕上的二维码,“当前气温26.5℃、强力运行模式”等信息清晰呈现。

小程序实时显示数据。

这是蒋村街道在今年9月新引入的智能呼吸式捕蚊器“吞天蛙”,是杭州吞天蛙科技有限公司历时3年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

“它的核心原理是仿生诱捕,不靠任何化学药剂。”杭州吞天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岳鹏解释,“通过转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模拟和人体呼吸相似的二氧化碳释放浓度,吸引蚊子靠近后,再通过机内气流悄悄把蚊子吸入,达到物理诱捕蚊虫的效果。”据了解,这款“吞天蛙”已获多项核心专利。

在十字港阅读基地附近捕蚊的“吞天蛙”。受访者供图

效果有多明显?

一天最高捕蚊3万只

目前,蒋村街道一共布置了55台“吞天蛙”,主要分布在十字港阅读基地、庐境书房和果麦书房周边,设备间隔10米左右摆放,覆盖面积每台在50到100平方米左右,重点集中在水边、树荫下及居民活动密集区,从源头切断蚊虫繁殖链。

自投用以来,“吞天蛙”的捕蚊效果较为明显:9月10日前后迎来捕捉巅峰,三处点位55台设备当日共捕捉3万只左右。此后几日,随着源头捕捉的持续运行,三处点位的总捕蚊量有明显的下降。

9月10日下午的实时数据显示,捕蚊数量已接近3万只。受访者供图

“以前带孙子来公园,最多待20分钟就得走,今天坐了一上午了,腿上没一个包。”正在十字港步道散步的李阿姨笑着说。“蚊子繁殖能力是有限的,连续从源头捕捉,蚊虫数量就会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杭州吞天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岳鹏解释。

随后,记者又在不同点位的草丛边停留超过半小时,也未遭到任何蚊虫的叮咬。

“吞天蛙”会推广吗?

首个试点后,杭州多街道也开始洽谈

今年4月,蒋村街道是杭州首个落地“呼吸式智能捕蚊机”的街道,“吞天蛙”凭借环保、智能的设计脱颖而出,这也是蒋村本土企业的技术成果落地。

“目前设备已运行一周,状态稳定、效果显著,”蒋村街道工作人员沈振豪表示,“接下来也将持续向更多的户外场景延伸。”

“吞天蛙”在草丛中工作。受访者供图。

水系环绕、植被茂密的公园原本是蚊虫滋生地,如今却成了智能环保科技的试验场。“北山街道弥陀寺文化公园目前也在和我们洽谈合作。”

针对可能出现的场景适配问题,企业也有应对方案:“设备底部加装了防水底座,能够防水、防老化。”总经理胡岳鹏补充,“我们想实现从‘蚊子围着人转’到‘人在公园安心坐’,也希望这份无蚊的惬意,成为更多市民的日常。”

如今,曾因蚊虫困扰的西溪湿地旁的水系与绿树间,多了一盏盏“黑科技”捕蚊器,成了科技与自然共处的试验场。

分布在蒋村街道各个点位的“吞天蛙”。受访者供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764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