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新知|“小悟空”走红背后,藏着一个家族的悲欢

于梅君

主笔:于梅君

近日,济南动物园一只名为“小龙”的黑叶猴宝宝,凭借超萌颜值迅速蹿红,成为游客心中当之无愧的新晋“网红”。不少游客看到它后,都忍不住惊叹:“从没见过这么标致的小猴子,简直就像动画里走出来的‘小悟空’!”然而,在这可爱表象的背后,全球现存的黑叶猴数量却不足 2000 只,已被列为“濒危”物种。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位“顶流”小金猴家族的神秘面纱。

“黑猴”妈妈诞下“小金猴”的奇妙奥秘

最近,济南动物园的黑叶猴宝宝“小龙”可谓火出了圈。这个出生于今年 6 月 30 日的小家伙,还不到三个月大,圆溜溜的大眼睛、金黄色的绒毛,再加上标志性的“小猴脸”,瞬间俘获了无数人的心。网友们纷纷点赞:“这只小猴太好看啦,简直就是菩提祖师刚见孙悟空时的模样!”

不过,大家可得抓紧时间欣赏这可爱的“小金猴”模样,因为等“小龙”长到 6 个月大时,它的毛发就会逐渐转黑,变得和它的爹妈一样“黑不溜秋”。黑叶猴的成长过程,简直就像一场“颜值反转”的精彩大戏。新生幼崽会像“小龙”一样,浑身覆盖着金黄色的绒毛。那么,浑身黑漆漆的黑叶猴妈妈,为何能生出如此颜值爆表的金猴宝宝呢?

原来,这种“高调配色”是大自然的精心杰作。金黄色毛发中含有特殊的反光物质,在阳光的照耀下,能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光晕,仿佛给幼崽披上了一件隐形的“反光斗篷”,可以有效迷惑天敌的视线。贵州麻阳河保护区的红外相机记录显示,幼崽在出生前两周的存活率高达 95%,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件“天然反光衣”。

但变色期的到来,会让它们的形象发生彻底改变,就像一场神秘的“魔法秀”。从第三周开始,黑叶猴幼崽的背部、四肢和尾巴会逐渐泛出黑色,仿佛被泼上了墨汁。起初,只是星星点点的黑色斑点,随后,黑色如潮水般蔓延,一点点吞噬金色的领地。

这场“颜值崩塌”,实则是生存策略的升级。成年黑叶猴的纯黑体色,能与喀斯特地貌的阴影完美融合,如同穿上了一件隐形的“迷彩服”。2023 年,中科院动物所在广西崇左进行的对比实验显示,黑色猴子在岩洞中的隐蔽时间,比金色个体长 3.2 倍。

黑叶猴的变色过程与断奶期(约 8 周)同步,黑色毛发就像是它们长大后的“独立宣言”。研究显示,完成变色的幼崽,被母猴拒绝哺乳的概率从 47%骤降至 8%,仿佛一夜之间,就从需要呵护的“小宝贝”,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大猴子”。

此外,黑色毛发的吸热效率比金色高 18%,能帮助幼崽在冬季更好地保持体温。研究表明,变色完成后的幼崽,冬季活动量增加 27%,就像穿上了一件温暖的“羽绒服”,让它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活力满满。

还有研究指出,黑叶猴妈妈的乳汁中可能含有影响毛色变化的特定物质(如激素)。随着宝宝逐渐长大,慢慢脱离母乳,这些影响逐渐褪去,再加上饮食结构的改变,最终导致了毛色的转变。

有着摇滚精神的“白胡子老头儿”

第一眼看到黑叶猴,它的独特长相绝对会吸引你的目光。黑叶猴就像一个充满摇滚精神的白胡子老头儿。它全身乌黑油亮,毛发厚密且有光泽。高高竖起的头顶毛发,个性十足,就像人类的朋克发型。突出的嘴巴紧紧闭住,带着一种独属于猴类的倔强表情,让黑叶猴看起来颇具摇滚巨星的风范。而它浑身上下仅有的两撮白毛,从耳朵一直延伸到嘴巴,看起来就像胡子一样。即便刚刚成年不久的黑叶猴,一脸“白胡子”,也会在无形中增添几分年龄感。

别看黑叶猴长得像老头,其实它们身手十分敏捷,善于攀援跳跃。它们偏爱海拔 1200 米以下的喀斯特地貌,在悬崖峭壁与热带雨林间构建起复杂的生存网络,因此也被称为“峭壁精灵”。

一个典型的黑叶猴群(约 20 - 30 只)的活动范围可达 3 - 5 平方公里,但在阴雨天,活动范围会收缩至 1 平方公里以内,这充分展现出它们对环境的强大适应能力。

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研究人员曾记录到黑叶猴群在暴雨中仅用 12 分钟,就完成了从山顶到岩洞的避险迁移,动作迅速,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特种兵”。

每只黑叶猴都是攀爬绝技的高手。它们的四肢细长却充满力量,尾巴长达 80 - 90 厘米,既能保持平衡,又能在跳跃时作为“第五肢”辅助制动。一次跨越 10 米的悬崖,对它们来说就像家常便饭。而它们脚底扁平的指甲,则像登山鞋的防滑钉一样。

2023 年,贵州大学团队在六盘水北盘江岸拍摄到黑叶猴在垂直岩壁上,以每秒 1.2 米的速度攀爬,其肌肉发力模式与专业攀岩运动员高度相似,仿佛它们就是天生的“攀岩冠军”。

一夫多妻制的猴王,责任与挑战并存

黑叶猴是一个喜爱群居的种群,在野外,每群一般为 3 - 10 只,较大的群体有 20 多只。在黑叶猴的世界里,实行一夫多妻制。一只成年的雄性黑叶猴是家长,也就是猴王,群内其他未成年雄性黑叶猴都是它的儿子,儿子成年前就要离开家族自立门户。女儿和母亲则可以一生都在群内共同生活。

不过,猴王看似威风,实则并不好当。因为雄性猴王并不固定,随时有可能被外来的雄性打败替换。每当一场激烈的猴王争夺战发生后,老猴王一旦发现大势已去,便会屈辱地仓皇离去,消失在森林深处。

接受外来的雄性,确保了黑叶猴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黑叶猴不会多个家族聚集在一起,它们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领地。即便受到威胁,不得不放弃领地,也仍是猴王统领着“妃子”和孩子一起生活。

猴王作为一家之长,时刻要承担起保卫家族的职责。黑叶猴白天在外活动,天黑以后,便不再出洞活动,一般都蹲坐在岩洞凸出的岩壁、石块上蜷曲抱头睡觉。第二天清晨,也由猴王先探出头观察洞外的动静,确认安全后,其他成员才出洞。相对来说,雌猴不必冒险,抵御外敌的任务都交给了雄性。因为雄性之间的激烈竞争,强壮的雄性会获得更多配偶,从而获得更优良基因的后代。

母女情深与理毛社交:黑叶猴的独特沟通艺术

在黑叶猴家族中,雌性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黑叶猴的“王妃们”大多具有血缘关系,是亲戚,有着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它们之间不仅没有“宫斗”,反而会共同保卫领地,抚养后代。幼猴特别喜欢黏着妈妈,即便是在大热天,小猴子仍会紧紧抱着妈妈,牢牢挂在妈妈身上。

黑叶猴家族还有一种特别的社交行为——理毛。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母子、姐妹、配偶等关系较好的个体之间。地位低的黑叶猴为了“套近乎”,经常主动为地位高的梳毛。梳毛也能反映出黑叶猴家族关系的变化。当家族里出现矛盾冲突时,通常会有“和事佬”急忙跑过来梳毛,这一动作的意思是:“消消气,多大点事,别计较啦”,冲突双方也会通过相互梳毛来修复关系。

这种等级制度甚至会遗传给后代:高等级雌性的幼崽出生即享“贵族待遇”,优先获得食物与庇护。在麻阳河保护区,研究人员发现,高等级雌性幼崽的哺乳频率,比低等级幼崽高 40%,体重增长速度快 25%,就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公主和小王子。

在贵州六盘水北盘江岸,研究人员曾记录到黑叶猴集体采食野生荔枝的场景。它们会精准挑选成熟的果实,完美避开有涩味的未熟果子。一只成年黑叶猴每天需进食约 1.5 公斤植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 1/5,就像一个永远吃不饱的“美食家”。

除了掌握黑叶猴的“食谱”,研究人员还“破译”了它们交流的“语言”。在发现天敌时,猴群会发出急促而连续的“唔哇唔哇”或“咔咔”的叫声;悠闲觅食时,则发出“嘎嘎”欢快的叫声;游荡前进时,猴群发出“噢噢”的低语声,仿佛在互相打招呼。

与人类博弈的悲喜剧:黑叶猴的生存挑战与转机

历史上,黑叶猴在中国的分布十分广阔,曾见于广东、海南等地,数量也较多。例如清朝嘉庆六年(1801 年)的《广西通志太平府》中,就有“乌猿,黑如漆,白须长尾,人多畜之”的记载。

然而,近代以来,人类对原始森林的过度砍伐和破坏,使得黑叶猴适宜的生境面积急剧锐减,野外黑叶猴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减少。如今,它们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重庆和越南北部地区山势险峻、林木茂密、雨量充沛的地方。

此外,过去不少民间偏方、中药材方剂里,将黑叶猴视为名贵的药用动物,这也使得黑叶猴被非法盗猎的不法分子视为摇钱树。

目前,全世界的野生黑叶猴不足 2000 只,其中约 1700 只生活在我国,是我国叶猴类中分布最北、纬度跨度最大的物种。黑叶猴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将黑叶猴列为全球濒危物种。

不过,转机也随着中国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而出现。贵州麻阳河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的黑叶猴野生种群栖息地,这里分布着 72 群 550 只黑叶猴,占中国总数的 36.7%。通过红外相机监测,研究人员发现黑叶猴群已适应与人类近距离共处,这种适应性行为在 10 年前从未出现。

在重庆金佛山保护区,2021 年记录到黑叶猴栖息地向外扩展了 12%,幼崽存活率从 2018 年的 62%提升至 78%。保护区采用“生态廊道”建设,在破碎化栖息地间种植乔木,帮助猴群安全迁徙。红外相机数据显示,生态廊道使用率从 2020 年的 31%上升至 2023 年的 79%。

在最新一次对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的调查中,科研人员通过现场调查、红外观测、定线观察、痕迹观察等方法,发现重庆金佛山黑叶猴数量从 2015 年的 21 群 150 余只,增加到现在的 23 群 180 余只。

人工繁育也取得了突破。2021 年 7 月,世界首只人工饲养繁殖的第八代黑叶猴在重庆成功存活,标志着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管理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已建立包含 98%现存黑叶猴个体的基因库,可追溯近 20 代亲缘关系。

当“小龙”在济南动物园的树枝上好奇张望时,它或许不知道,自己代表着一个物种在绝境中的奋起,无数人正为守护这群“摇滚精灵”付出努力。正如世界自然基金会所言:“每一个黑叶猴群的存续,都是生态系统韧性的最佳证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7950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