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这个假期,杭州这里的四棵“艺术树”火出圈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方力通讯员毛珮瑶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塘人街”艺术街区火了——在BAC艺术社区,循环艺术市集、手工坊、落日音乐会轮番登场,吸引年轻人汇聚成潮;首次亮相的“无垠之境”艺术社群,集结了风物市集、塘人剧院与客厅音乐会,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毛珮瑶摄

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BAC艺术社区与中国美术学院街头的四棵树——它们悄然“换装”,化身“树精灵”,披上绚烂的艺术“新衣”,成为市民游客镜头里、朋友圈中一道流动的风景。

“看,树精灵在招手!”一个孩子指着《你好呀!树精灵》雀跃喊道。这件以红黄为主色调的艺术编织装置,张开双臂仿佛在拥抱行人,引发无限遐想。

毛珮瑶摄

其余三棵树也各具巧思:《fafa,想开了》采用编织与悬挂结构,呈现花朵绽放的瞬间;《因你而开》是件沉浸式光影艺术装置,路人经过时,感应装置会触发花朵层层展开的动态瞬间;《蝶影共生》通过蝶与树的虚实对话,构建出多维度的诗意场景。

“创作的重要前提,是不伤害树木本身。”《fafa,想开了》与《你好呀!树精灵》的创作者、纤维装置艺术家毛一鸣强调,所有装置都选用柔软包裹条,并预留树木生长空间,“比如树直径1.8米,装置就做到2米。”

现场,每一棵“艺术树”旁都聚满了拍照打卡的游客。

为什么选择树作为载体?“树是连接人、自然与艺术的天然纽带。”项目设计团队负责人胡崇钦表示,树木遍布街区,无论居民还是游客,都能平等地与之相遇,让艺术“出门即遇、举目可及”。

毛珮瑶摄

艺术装置的落成,也成为一场持续的街头对话。

“这是什么?”每当创作者们装扮树木时,总有路人驻足发问。这种对艺术的探求让毛一鸣惊喜不已:“我们三年前刚来到转塘做艺术相关活动时,很多人并不太了解。但现在大家会主动跟我们探讨创作理念,甚至能具体说出作品的美感所在。”

胡崇钦介绍,“树的一百种艺术表达计划”是一场社会美育实践,近期完成的四棵树是试点,未来将联合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在地高校,开展树的设计、影像、雕塑、音乐等多元表达,最终落点在“塘人共创”计划上,带动公众共同参与方案创意与艺术设计。

实际上,“树的一百种艺术表达计划”项目也是转塘街道“艺术治街”的生动缩影。

毛珮瑶摄

2024年以来,街道通过政府主导、政校合作、政企联动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两大艺术类院校“顶流”集聚优势,在两院附近打造了集“音体美、吃喝玩购逛”为一体的艺术生活空间和“产、学、研、用”一体多翼的产教融合街区——“塘人街”艺术街区,并重点推进“BAC·艺术社区”“无垠之境·艺术社群”“美遇集·艺术大院”3个示范项目,进一步激发区域活力,提升城市形象。

沿着美院北街至南街3公里的“U”形街区而行,三大示范项目和周围的艺术装置、点位差异互补,形成了“离艺术最近的生活圈”。

据悉,BAC艺术社区自今年5月开园以来,通过艺术市集、冰饮节等活动,已带动周边停车场车流激增30%,底商出租率从12%跃升至100%;美遇集艺术大院则汇聚了众多美院毕业生、在校生、独立设计师等,举办的艺术市集和国美夜校已吸引线上线下超百万人次参与;由老办公楼改造的无垠之境艺术社群,也以模块化空间灵活切换市集,为街区注入开放活力。

转塘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塘人街”艺术街区整体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全面亮相,届时将串联更多艺术触点,打造全域艺术新标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8116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