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民警老张的余村守护日志:日均3万步是怎么走出来的?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杨云寒通讯员王仕鹏

民警老张的一天,基本都是从安吉余村的青石板路上开始的。

每天早上,晨雾未散,他就已起床,开启一天的巡护,日均要走3万步。

有同事调侃说,老张这些年走过的路,可以绕地球半圈。

老张确实好动,爱折腾,停不下来。

他名叫张忠心,今年55岁,年轻时在体校练过田径,当过兵,还做过一年中学体育老师,现在是浙江安吉天荒坪派出所民警,也是大余村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的站长。

通俗地说,他就是守护大余村的生态警长。

安吉公安供图

10月23日,记者在余村见了他一面,听他讲讲日均3万步是怎么走出来的?

老张的答案很简单,走路是生态警长的基本功,守护辖区的山山水水,哪能不用脚步丈量?

何况,他的辖区真的蛮特殊,余村是核心,串联起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三个乡镇,光山林就有26万亩,河流有77条,这么大的区域,面面俱到蛮难的。

办法也是有的,体现在工作站里的一张特殊的毛毡地图上。上面被五颜六色的图钉,钉得密密麻麻,每颗钉子,对应一片山林、一条溪涧。

记者杨云寒摄

所长李杰说,这是老张来余村后琢磨的“五钉工作法”,五种不同颜色的钉子,分别对应着巡护路线、重点区域、风险隐患、关键人员和突出问题。有了这张地图作为“导航”,巡护自然有了章法。

就比如余村里那三棵千年银杏树,就是老张关注的重点。每天他都会依次去“拜访”这三棵树,抬头观察树冠和枝叶的状态,再蹲下身,用手轻抚树干。

记者杨云寒摄

老张说,这样做,是为了检查病虫害情况。

今年上半年,老张就发现过一次。那次他刚好注意到,其中一棵银杏树的一小块树皮,颜色跟边上有微微不同,好像有点枯萎了。他拍了照片发到工作站的群里,很快就有林业站工作人员响应,对银杏树进行救治,从而避免了病虫害的蔓延。

除了银杏树这样的必查项,每次巡护,也都有不同主题。李杰说,老张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特征,总结了一年的24项重点工作。

“前段时间是秋收,主题是大气污染防治,每次去巡逻,我们都会向村民宣传,接下来一段时间,又要重点关注森林防火了。”老张说。

相比生态警长的身份,老张还有另一重身份——大余村生态合伙人。

生态合伙人,是2023年安吉公安联合多部门创新打造的一个特色品牌。与传统生态义警不同,这支由村干部、网格员、护林员以及民宿业主、露营基地经营者、“村咖”青年创业者组成的队伍,不仅要守护山山水水,还要成为营商环境的“护航员”和发展机遇的“发现者”。

安吉公安供图

用老张的话说,“生态保护没有局外人,你我都是合伙人。”

对于这句话,64岁的护林员老赵深有感触。

老赵告诉记者,余村的大山上有着几千亩竹林。这几年乡村旅游火了,有个别游客上山游玩,私自挖起了竹笋。

看着自家地里被刨开的土坑,村民都很头疼。

老赵一次次劝阻,仍收效甚微。

安吉公安供图

问题是被老张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既然游客有体验挖笋的需求,何不开辟一个区域,让他们玩个尽兴,同时又能增收。

老张找到景区负责人,对方刚好也有这个想法。就这样,一个挖笋体验基地开设起来。

随后,老张组织护林员们进行系统性培训,完善了引导的办法。村里也增加了警示牌和引导牌。

就这样,曾经令人头疼的挖笋纠纷,今年彻底归零。

据景区观光园负责人俞女士介绍,今年春季,超过300名游客在这里体验了挖笋的乐趣,为景区创收10万余元。

随着生态红利的释放,余村迎来了更多创业者和游客,老张的脚步更加密了,每天穿梭在景点间。今年以来,已调解涉旅纠纷130余起,服务救助群众400余人次。收到的十多面锦旗和感谢信,也都是他用脚步守护的见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852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