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当地时间10月3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意大利罗马举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仪式。铜陵市委副书记昌红梅领取了“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并代表中国遗产地作主旨发言,这标志着有着两千多年种植历史的铜陵白姜正式获得世界级认可。
在授牌仪式上,昌红梅向全球嘉宾介绍,铜陵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种植记载,宋明清三代被列为贡品。此次与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等6项中国遗产一同获授牌后,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达25项,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深挖起垄,切芽播种,搭棚遮阴,收获手拨,姜阁储种,炉火催芽”——这二十四字口诀,是铜陵白姜千百年传承的栽培技艺精髓。FAO认定,该种植系统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了解到,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在核心产区,农户至今沿用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栽培等传统技艺,体现了“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农耕智慧。经检测,采用传统技艺种植的白姜具有“块大皮薄、汁多渣少”的独特品质,其姜辣素等有效成分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生姜。
为保护这一珍贵遗产,铜陵市早早就启动了系统性保护工作:2008年铜陵白姜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获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2017年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铜陵白姜种植面积已达7500亩,较2023年增长1300多亩。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世界,我们走过了艰辛的品牌化之路。”铜陵市农业农村局程志华局长告诉记者,通过制定保护管理办法、成立专业研究会、举办文化旅游节、“拔姜季”活动等措施,白姜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如今已开发出80余种深加工产品,2025年核心产区产值较五年前翻了一番。
FAO副总干事戈弗雷·马关吉在仪式上表示,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是活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其“传统技艺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经验值得全球借鉴。据悉,铜陵市将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推动白姜产业与文旅、电商深度融合,让这颗“千年贡姜”焕发新的生机。
大皖新闻记者蒋六乔张思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868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