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衣服越来越难看(唯品会东西越来越不好了)
就在刚刚,唯品会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Q4净营收达593亿元,成功保持33个季度连续盈利。就在早一会点开《乘风破浪的姐姐》时,姐姐们在舞台上又美又飒,画面一转,王鸥穿
就在刚刚,唯品会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 Q4净营收达593亿元,成功保持33个季度连续盈利。
就在早一会点开《乘风破浪的姐姐》时,姐姐们在舞台上又美又飒,画面一转,王鸥穿着一件大衣,搭配的围巾下摆都拖到大腿上了,却还在来回摆pose,不断激情安利:
「都是好牌子,天天有3折」
「上唯品会搜姐姐,买我的同款」
「品牌特卖,就是超值」
看到这,人行弹幕飘过:唯品会简直就是女明星的噩梦呀。
在影综的广告投入上,唯品会可谓植入狂魔,不仅专注明星播报,还热衷于在各大影综的剧情中加以植入,从爱情剧到悬疑剧,从现代到古装,不放过任何一个曝光机会。在时间投入上,在2013年以剧情植入的形式出现后,到现在全年365天无休。
真,流水的明星,铁打的唯品会。
由于大面积在影综上的投放,唯品会又以魔性口播总被观众疯狂吐槽。那既然如此,它又为何持续专注这一投放形式呢?
娱sir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儿,王鸥去年从《猎狐》,到《我家那闺女2》再到今年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一直都有她的中插广告。是不是「含唯量」都快成为明星人气的指标了?
在品牌宣发以数据为基准的当下,搭载热播影综内容获得观众注意力,已经成为众多品牌热衷的宣发形式之一。在一些热门剧综招商上,单个项目甚至可以容纳多达二十多个品牌。
而唯品会早就瞄准这一市场,采用「明星播报+海量硬广」的投放方式花式霸占荧屏。
看剧的观众会看到,剧情有送礼或者收快递时唯品会会出现;剧中人物在唯品会APP的购买页面会有特写镜头展示细节;又或者,剧中场景扫过品牌logo等等。
甚至,为了打入热播的古装剧市场,唯品会变身古代的购物中心「唯品阁」,卖家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唯」,堪称古装题材植入的一绝。
而它因坚持长线投入,且最具有争议的则是明星播报。剧综的明星们或自顾自地,或几个人热情洋溢地介绍一圈自己身上的穿搭,目的就是告诉观众,要想获得「同款」就上唯品会APP。
唯品会在影综上的投放,已是当下剧情广告的一个典型案例。
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台方和剧方需要招商引资,品牌方需要品宣曝光,三方商业合作本是相得益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品牌往往追求海量曝光,而不考虑观众的感受,不仅损害了剧集内容的完整性,观众也会因此「厌恶」品牌。
其二,高频、海量投放引争议。
近些年,唯品会频繁聚集在各大热播剧和综艺节目中,几乎成为出镜率最高的电商品牌。这已经变成了一个定律:只要一有热播电视剧和综艺,都能看到唯品会的身影。
剧中主角们突然蹦出的广告语,随时随地推荐的唯品会购物界面,以及电梯间、办公桌等等挂着枚红色的logo…在剧情中随处可见。
让穿插在广告中的剧情,oh,不,是穿插在剧情中的广告肆意横飞,挑战的是观众的容忍度。
无论剧情视频的弹幕还是社交平台上,都可以发现,不少用户吐槽:就不能让我安安心心地看完一部剧吗?唯品会的广告植入像是「病毒」,赶都赶不走;特意为了不看广告,买了会员,到头来还是有广告……
高频、海量投放的确能让品牌方刷足存在感,但这「热闹」背后,透支的是自身品牌价值。
其三,产品观感效果落差大。
来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让不少观众疑惑的是,当明星穿上唯品会推荐的衣服时,并没有撑不起「卖家秀」,观众也就无法认同明星的推荐。
据了解,这类中插广告,制片方会单独出具资源包和方案,并结合剧情出广告创意。比如,《庆余年》当中出现的顺丰,观众并不觉得出戏,是基于范闲这一具有现代思维的人物设定而特制的。拍摄这一小剧场的导演说,这类广告上能够最大程度地与剧情融入,非常重要。
当在大家都在玩创意时,唯品会还在坚持一个招式,不能怪观众挑剔。
但供职于某营销公司的策划小赵对唯品会的广告投放,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思路,洗脑式广告是利弊同行的,虽然观众看起来很烦,但是确实达到营销效果。至少,比起那些投放之后毫无水花的广告,唯品会绝对算得上成功。
甚至,唯品会的品牌策划其实很聪明,牢牢抓住「明星同款」这一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和明星拥有同款,依然是促进消费的强大心理动力,常年不衰的明星带货,就是基于此逻辑。
但以消耗观众的正面情绪获得的曝光,对品牌的长远发展,真的有利吗?
而来到第三季度,营销拉动用户增长的难度就更为明显。根据唯品会第三季度财报显示,Q3营销总费用为1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超过50%,占净收入比重从3.7%上升至4.9%。而三季度平台总活跃用户数为4340万人,同比增长36%。两者一对比,用户增长的速度低于营销增长速度不小。
借用广告圈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对于品牌来说,广告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碳。
另外,唯品会频频触犯市场监管条例的负面,让其争议不断。
在2020年12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包括对京东、天猫、唯品会三家平台以不正当价格行为案,处以 50 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在2020年9月,爱库存发布关于抵制唯品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声明。但唯品会随即否认。来到2021年1月14日,唯品会通过官微表示,接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知,对唯品会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调查。在2月8号,唯品会被行政处罚罚款300万。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唯品会的投诉量达到一万两千多条,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出售假货、不让退货、无故取消VIP资格等等。这类投诉,在微博官方账户的留言上,也随处可见。
疯狂轰炸观众眼睛的唯品会,试图在用一段段绚烂的广告,扯着嗓子大喊:买我买我买我。
可声音越大,离消费者越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n/11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