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公路互通匝道,凸形和凹形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满足停车视距要求吗

匝道纵面设计包括竖曲线和直坡段2个单元,主要包括最大坡度、合成坡度、竖曲线最小半径、竖曲线长度、鼻端曲率半径等4个指标,建议增加最小坡度、限制纵坡、最小直坡长度、最大坡长等4个指标。《规范细则》8.3.3条,规定匝道凸曲线、凹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的一

匝道纵面设计包括竖曲线和直坡段2个单元,主要包括最大坡度、合成坡度、竖曲线最小半径、竖曲线长度、鼻端曲率半径等4个指标,建议增加最小坡度、限制纵坡、最小直坡长度、最大坡长等4个指标。《规范细则》8.3.3条,规定匝道凸曲线、凹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的一般最小值和极限最小值。

(1)最小竖曲线半径Rs1

最小凸曲线半径《规范》最小值,综合了工程经济、离心力、运动视觉等因素,但必须符合汽车刹车性能要求。凸曲线半径应根据视距定义确定,客车发现路面抛洒物的视距半径R≈5S2/13,客车发现路面坑槽的视距半径为R≈5S2/12,满足货车停车视距R≈5S2/21。

路面坑槽要求的视距半径,较路面抛洒物要求的视距半径,大了约8%。路面坑槽是可控的,有专门的专业机构负责巡查养护。路面抛洒物存在不确定性,公路巡查人员及时发现的概率较小。

小客车视距凸曲线半径,较货车视距凸曲线半径大,《规范》指标协调性欠佳。凸曲线视距极限最小半径,应满足小客车视距,凸曲线视距一般最小半径,应满足货车车视距。

积雪冰冻地区,小客车视距凸曲线半径,较一般潮湿路段,大了75%。考虑采取适当的交通管制措施,按照工程经济性原则,积雪冰冻地区,至少应采用相应的停车视距验算。

以小客车为主的道路,或工程数量变化不大的路段,应采用小客车视距凸曲线半径,只有比较困难的路段,可采用货车视距验算凸曲线停车视距。

建议适当加大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采用《规范》视距验算路面抛洒物和路面坑槽对应的视距半径,见下表。凸曲线《规范》一般值基本能够满足路面抛洒物的视距要求,极限最小凸曲线半径不满足匝道视距要求。

宜尽量满足积雪冰冻地区极限最小视距凸曲线半径的视距。考虑霜冬季路面薄冰影响,工程量影响不大时,可采用该指标控制。

靠近主线一侧或行驶速度较高的路段,竖曲线半径应采用一般最小值控制,靠近收费站或行驶速度较低的路段,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控制。

陡坡路段,凸曲线半径宜采用一般最小值控制。表中货车货车视距凸曲线半径,是按匝道缓坡(-2.5%至3.0%)路段计算,当位于陡坡路段时,纵坡已经影响小客车的动力性能,且《规范》货车视距已经加大。

(2)最小凹曲线半径Rs2

凹曲线不影响昼间视距,但影响夜间灯光照亮路面。夜间驾驶,依靠远光灯发现较远较大的障碍物,判断前进方向,依靠近光灯发现较小较近的障碍物,修正车辆速度。与凸曲线不同,凹曲线不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但应考虑夜间车灯照射,也应协调跨线桥上跨凹曲线附加的净高要求。

在汽车灯光有效衍射角范围内,光线应该照亮视距范围路面状况。影响夜间照明或隧道照明的因素较多,假定驾驶员视力、光源、大气环境等因素均符合国家法规,远光灯发光角度,上下内外均按5°计算,近光灯上15°、下10°、外45°、内10°。安装高度一般不小于25cm,按30cm计算,横向距车辆外缘不大于40cm,车灯间距可按120cm计算。

匝道纵面设计,简化仅考虑纵向的光线,不考虑横向干扰。远光、近光灯在直坡路段,不考虑衍射光线,照亮区域最近点为0.25/tg5°和0.25/tg10°,即2.86m和1.42m,凹曲线路段该距离变小。该范围驾驶员一般不会出现突然飞来的障碍物,可以说是盲驾驶,小客车和部分大型车,因车辆自身遮挡的盲区,也大于这个数值。

设计速度不大于60Km/h,凹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规范》值偏小。在凹曲线路段时,可由上发广角计算灯光可能的最远点,该点以远的照度依靠衍射光或环境光线产生。在一定范围,可以不考虑光线散射,汽车灯光照射区域的远点,远光灯弦切角5°,近光灯弦切角15°,显然近光灯照射远点不受凹曲线制约,近光灯注重了广角,光线穿透长度不足。

因此,凹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应根据远光灯的上发广角的照射点确定,凹曲线提供的照距应不小于停车视距。计算发现,当设计速度不大于50Km/h时,凹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规范》值小于计算值

考虑夜间路面容易结冰,建议采用积雪冰冻地区的视距,确定凹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发现,当设计速度不大于60Km/h时,凹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规范》值小于计算值

综上,凹曲线最小半径取值,建议参照下表取值。

当凹曲线半径小于9000m时,应核查跨线桥净高是否满足要求。当凹曲线半径较小时,若凹曲线路段的跨线桥至路面的高度,较净高要求富余约10cm,实际净高一般均可满足要求。假定跨线桥下净高精度采用0.004m,允许最大失高h=0.004,最小凹曲线半径R=S*S/h/8。大型客车长13.7m、铰接客车长16.6m,桥下凹曲线半径大于5900m和8700m时,可不考虑失高影响桥下净高。有关计算参加建筑限界相关内容。

(3)结语

《规范》极限最小凸曲线半径偏小,设计速度不大于60Km/h,匝道凹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规范》值偏小,建议采用格德裁表中数据控制。匝道靠近主线或速度较高的一侧,凸曲线半径应大于一般最小值,凸曲线小半径尽可用于靠近收费站的位置。在凹曲线路段,半径小于9000m时,跨线桥净高附加值一般不大于10cm。

Tags: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n/1139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