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豆
编辑|黄毅来了
一边是,“票房灵药”白百何暗讽奖项“张冠李戴”;
一边是,“国际影后”辛芷蕾被说奖项“德不配位”。
究竟是郝蕾所言属实,还是靠王家卫爆火的辛芷蕾也学会了“运作”?
怎料,辛芷蕾直接不忍了!
不仅高调6连问回击郝蕾质疑,竟还顺手替王传君出了口“恶气”?
郝蕾:不装了!内涵“影后”
在华语影视圈中,郝蕾可谓是响当当的“演技派标杆”。
1997年刚上戏大一的她,就凭着《十七岁不哭》里的杨宇凌一角火遍全国。
她一颦一笑中的那股青涩又倔强的模样,不知成了多少人的“青春白月光”。
出道即巅峰就算了,她之后演艺路更是一路开挂。
《少年天子》里,静妃又美又疯被她完美诠释;
《颐和园》中敢爱敢恨的余红更让她一举入围戛纳;
此后,《亲爱的》《黄金时代》更是接连引爆口碑,实打实的“剧抛脸”演技让人折服。
而让郝蕾底气十足可不仅只有作品,奖项更是“如虎添翼”:
第47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还多次提名金马奖、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
不仅如此,她主演的《白银帝国》更是斩获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她这样的履历在业内不说前三,那也是堪称“教科书级别”。
即便近几年郝蕾转向幕后,但她在影视圈的“分量”却更重了。
郝蕾的表演培训班在圈内享誉盛名。
近六百人报名只留二十余人,淘汰率堪比顶尖艺校。
甚至部分明星在进修过后,也的确学到了“真功夫”。
吴谨言经她指点后在《墨雨云间》演技大爆发,足以见得教学实力。
还有她在《演技请就位2》说陈宥维演技浮夸毫无思考。
但话糙理不糙,她所说的:“表演不是演‘情绪’,是演‘人’的反应”,确实一阵见血。
对明星艺人来说,能上两节郝蕾的课简直是“镀金”,挤破头都想抢名额。
毕竟她教的都是实打实的实战经验,不是空泛的理论。
毫无疑问,郝蕾不管在业内还是观众心里,演技专业度是公认的“天花板”,无人质疑。
可就是这样一位被公认的演技标杆,她竟然公然在朋友圈内涵“国际影后”靠“运作”拿奖?
辛芷蕾:不忍了!6连问回击
“威尼斯凭借一个女演员扯头发就可以得影后,这个影后还有含金量吗?”
不知名网友突然爆料的郝蕾朋友圈的话语,直接让网友们炸了锅!
“热心”网友们堪比福尔摩斯,一眼就锁定了关键信息:“扯头发”、“近期拿下影后”。
这不就是刚凭《日挂中天》获奖的威尼斯电影节影后的辛芷蕾。
而片中确实有一段情绪爆发的拉扯戏份,所谓“扯头发”正是这段表演的片段截取。
更有意思的是,网友们还深扒出“猛料”:
郝蕾曾被传参演过《狂野时代》,却因与导演闹掰导致戏份全删且未署名。
这和她的另外一句话“不谋而合”,戛纳徒增奖项,真的是莫名其妙!
被纷纷猜测猜测:这才可能是此次“内涵”事件的导火索,但也有消息称她从未参演。
双方说法各执一词,真实性至今没有实锤,反倒让这场争议更添了几分迷雾。
还没等事情发酵,辛芷蕾这边直接不忍了!
恰逢《日挂中天》正式上映,她干脆发文正面硬刚,字字掷地有声:
“关于‘扯头发’的镜头,它只是整部作品和角色表达的一小部分,评价表演看片段不如看全貌。”
紧接着就是直击灵魂的6连问:
“我真的不知道奖项可以靠运作?是谁来运作?该跟谁运作?拿钱运作吗?还是资本置换?能运作的话,为什么要等14年才给我运作一个威尼斯影后?为什么是我不是别人?”
她还补充道,自己选择相信评委是被表演打动,相信电影艺术的纯粹。
这番回应既硬气又不是失影后体面,直接把争议拉回表演本身。
可谁能想到,一根藤上好多瓜,居然还顺带替刚拿影帝的王传君出了口恶气?
“奖项藤”上还有瓜
一句:“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女性玩转了东京电影节”。
直接把刚拿影帝的王传君又推上风口浪尖。
要知道王传君刚凭《春树》斩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这边争议还没平息,郝蕾的话无疑是火上浇油。
但未见全貌、不予评价,事件真相反转来的很快。
影片大女主白百何虽曾发“还能这么操作”的吐槽,还配过“得鱼忘筌”的过河拆桥漫画。
但可她后续长文回应说得明明白白:
不满的是剧组问题,压根没指责王传君“张冠李戴”,所谓“资本运作”全是舆论的主观臆断。
不仅如此,王传君在获奖感言里还特意感谢白百何的高光表现照亮自己,两人根本没撕破脸。
再回头看郝蕾和辛芷蕾的纷争,更是离谱。
一边是拿“心直口快”当挡箭牌,仅凭片段就否定国际奖项含金量;
另一边是实至名归的国际影后,用6连问硬核回击。
甚至还豁达直言:“每当有华语面孔在国际上被看到,我都会由衷的高兴”。
同样是圈内实力派,一个忙着质疑否定,一个想着为同行铺路。
这波争议里谁更显格局,网友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结语
这场奖项争议,终究落回到“实力”与“格局”的较量。
郝蕾的“毒舌”曾因专业圈粉,但此次却仅凭片段否定他人、质疑国际奖项,难免失了体面。
而辛芷蕾的6连问,既怼得有理有据,又彰显了“乐见华语面孔出圈”的豁达。
顺带替王传君吹散舆论迷雾,这份底气源于14年深耕的演技,更源于行业互助的格局。
其实华语影视圈从不需要“拉踩式质疑”,而是需要更多“凭实力说话”的底气、“为同行喝彩”的胸襟。
奖项或许有争议,但踏实打磨的演技、尊重艺术的初心,才是真正能站稳脚跟的底气。
这大概就是这场纷争留给行业最实在的“提醒”。
资料参考:
新浪微博|辛芷蕾
新浪微博|#郝蕾质疑奖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yule/7880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