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汽车百科

小米汽车暂停推送SU7 Ultra“排位模式”版本,车企限制意义何在?

关于小米SU7Ultra限制马力问题,小米汽车表示,之前推送的更新版本中“排位模式”功能添加了解锁条件,给部分用户带来了困扰,已暂停了推送。

汽车行业分析师王国信告诉红星资本局,小米汽车限制马力相当于发动机功率下降了,百米加速的时间会变慢。有小米车主告诉红星资本局,由于解锁“排位模式”需考核,因此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业内人士向红星资本局指出,小米汽车对SU7Ultra车辆性能的限制措施,履行了风险提示义务,也符合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事故风险的国标要求。

小米汽车也提到,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保障驾驶安全,但没有充分征询消费者意见,没有做好相关功能的沟通说明,有欠妥的地方。

小米限制车辆性能惹争议

限制后百米加速时间变长

4月30日,小米汽车推送了1.7.0版本的OTA更新,针对小米SU7Ultra推出了“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

更新内容显示,SU7Ultra的1548PS最大马力被限制在900PS左右,只有在指定赛道上达到官方设定的圈速成绩后才能解锁全部动力。此次更新还新增了直线竞速等待功能,要求车辆在P档状态下等待60秒才能开启“弹射起步”,对使用该功能提出了场景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此次限制的是马力,而非直接限速。马力是衡量发动机功率的单位,它直接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最高速度。

汽车行业分析师王国信告诉红星资本局,小米汽车限制马力相当于发动机功率下降了,“发动机功率大,一脚弹射起步。限制之后,就变成低功率了,起步会慢很多。”不过在900PS的马力下,SU7Ultra的“最高时速仍然能达到350km/h”。小米最大马力限制在900PS后,有车主发现,小米SU7Ultra的零百加速度由1.98秒降至2.78秒。

小米汽车官方限速获得了部分用户的支持,但也有车主质疑“付费性能遭阉割”,认为车企未充分征询用户意见。

解锁“排位模式”需考核

有赛道练习25分钟需花500元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如果要完成排位模式圈速考核,车主需要额外付出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小米汽车指定的8条赛道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成都、珠海、株洲、东莞、绍兴等地,接待能力有限且收费不菲。例如成都天府国际赛道的对外开放日为上午10时到下午5时35分,共10个时段,费用为每个时段25分钟,收费550元。

有成都的小米车主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即便赛道在本地,往返也需要2个多小时,感觉自己很难达到小米要求的1分40秒的圈速成绩。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闲鱼上已经出现了“小米SU7Ultra赛道模式解锁代开”服务。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排位模式是小米SU7Ultra提供的赛道驾驶模式之一。据《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第116集)》,用户需完成《驾驶安全注意事项》的学习并通过驾驶安全测试,即可解锁直线竞速模式和赛道模式。在直线竞速模式下,同时踩下加速和制动踏板将启动弹射起步,即可实现1548PS最大马力;在赛道模式中切换至排位模式,并按下一键Boost按钮,也可实现1548PS最大马力。

“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被暂停推送,小米汽车目前如何限制小米SU7Ultra的最大车速?新版本会推出什么功能来更好地保障驾驶安全?

5月8日,红星资本局就此询问了小米汽车方面,截至发稿没有回复。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则表示,目前尚未OTA的小米SU7Ultra用户,要开启极速模式仍然是原本的条件(即驾驶300公里完成新手模式,完成《驾驶安全注意事项》的学习并通过驾驶安全测试)。新的限制功能需等待官方推送。

业内人士:车企以速度为卖点

技术无罪但需与责任同行

小米SU7Ultra的最高车速为350km/h。此前,有小米SU7Ultra车主以超200km/h的速度在城区行驶的消息引发关注。网友们呼吁严惩飙车行为,保障公众安全。

除了要求用户强制学习安全手册,并通过线上的驾驶安全培训,小米SU7Ultra还设置了地理围栏。

小米汽车官方客服此前向红星资本局表示,赛道模式有地理位置识别功能,只有在车辆定位于专业赛道时,才能开启该模式并达到相应的性能参数。不过车主可以选择“自定义模式”解除限速。

小米作出了各种限制措施,也是为了履行风险提示义务。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宏宇向红星资本局表示,车企明确说明了“赛道模式设计仅用于封闭赛道环境”,在城区公共道路开启属于‌违反功能使用规范‌,车企已经尽到告知义务,驾驶员需承担主要责任‌。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昊告诉红星资本局,《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要求车企对车辆性能进行合理管控,《车辆车速限制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要求车企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事故风险,小米的做法符合上述国标要求。

不过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对最高车速进行规定,国家主要通过路权来进行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速最高不得超过120km/h。制造商根据动力性能、安全性等自行设定最高车速,普通乘用车的最高车速大多在250km/h以下。最高车速越快,消费者普遍认为性能越强,这已成为重要的竞争力。

制造商不把最高车速设定为120km/h,一方面是为了有足够的动力和加速性能,在超车等情况下保证安全;另一方面,并非所有国家都限速120km/h,例如美国的部分地区就限速160km/h,德国的部分高速公路甚至不限速。目前车企常通过电子限速系统来限制车辆的最高速度。

刘昊认为,技术本无罪,但技术需与责任同行。当前部分车企以高速作为卖点,考虑到技术伦理,车企也应该将安全须知放在关键位置。

小米汽车此次也表示:“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障驾驶安全,但没有充分征询大家意见,也没有做好相关功能的沟通说明,我们的工作确实存在不妥的地方。”

红星新闻记者吴丹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car/7477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