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南山区西丽街道留仙洞地铁站A口附近的路边摊在营业。
5月7日南都“圳街评测”栏目第二期刊发。
南园街道华发南路上“人车混行”。
追踪
“电动自行车和摆摊的越来越多,路面垃圾桶越来越少”“来XX街道走走看看,更乱”“不管理好,深圳街道的市容环境怎么好”……南都“圳街评测”栏目第二期走进原特区内四个区的四个街道,测评市容环境。有关报道于5月7日刊出后,引发了市民、网友的热议,单是在深圳大件事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4万、网友留言超450条,凸显了市民对于身边市容环境问题的关注。
市容环境关乎城市“脸面”,关乎市民生活的舒心度和便利度。南都记者梳理网友“心声”,也为各街道进一步做好市容环境工作提供参考。
路面垃圾桶太少?
学校、公园等位置可考虑增设垃圾桶
南都“圳街评测”第二期走进罗湖区翠竹街道、福田区南园街道、盐田区盐田街道、南山区西丽街道,进行市容环境的走访测评。这四个街道都位于原特区内,但也不同程度存在市容环境方面的问题。
本次走访中所发现的占道摆摊、环境卫生、电动自行车“任性”行驶及乱停放等问题,也切中了许多市民、网友的“心声”。深圳大件事微信公众号推文《“看起来很不雅”!在深圳多个街道,拍下这些画面!市民发声》的阅读量超过了14万,留言超450条,还有许多网友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就报道反映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多个街道市民纷纷喊话“圳街评测”栏目前来测评。
就环境卫生问题,不少网友纷纷反映“路面垃圾桶越来越少”,虽然垃圾桶减少不是乱扔垃圾的借口,但有时走在路上要扔个垃圾,要走很远才能找到垃圾桶,确实存在不便。特别是学校附近、公园等位置,可以考虑增设一些垃圾桶。网友认为,环境卫生是大家的事,单靠环卫工人清理很难时刻保持干净,还要看市民的文明素养,城市管理方面也应该考虑市民需求,更科学合理地设置垃圾桶的数量和位置。
南都记者留意到,关于路面垃圾桶减少的问题,此前网络上也有不少讨论。有的人认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后,减少路面垃圾桶是要引导市民到专门点位分类投放垃圾。有的人认为不应忽视市民的现实需求,让大家出门前都备好垃圾袋不是很现实,要因区域、人流等进行优化设置。
摆摊现象有所增加?
应落实“疏堵结合”减少衍生扰民问题
“对待路边摊的方式,很考验城市的管理水平”,一些网友认为,对于路边摊的需求确实存在,但感觉身边的摆摊现象有所增加,对市容环境的影响也变得更明显,这种情况下,城市管理不能缺位,要采取切实措施真正把“疏堵结合”落实好。
据悉,2023年9月起,修订后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施行,增加了“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的内容,具体划定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区人民政府会同市城管和综合执法等部门制定。
上述相关规定被解读为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但实际落地情况并不理想,有人赞也有人弹,“划定摊贩经营场所”成为街道的棘手问题,网络上对于摆摊衍生的占道、扰民、环境卫生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有不少投诉。
此次“圳街评测”报道刊出后,有网友就提出,希望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切实担起责任来,进一步把“划定摊贩经营场所”一事落实好,趋利避害,尽量减少衍生的扰民问题。
电动单车如何治理?
联动交警等相关部门优化道路资源分配
“电动自行车走机动车道又走人行道,好几次都被蹭到、吓到”“电动自行车把人行道占得没路了”……市容环境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体现,更与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反映到电动自行车问题上,尤为明显。
电动自行车相关出行需求强烈,而呼吁治理的声音同样强烈。电动自行车因其便利性而成为许多市民短途出行的代步工具,不少人用电动自行车来短距离通勤、接送小孩、接驳地铁等,但电动自行车“任性”行驶及乱停放问题,也成为了基层治理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深圳在一些有条件的道路上增划出供电动自行车行驶的非机动车道,相当于给电动自行车分配了一定的“路权”,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电动自行车驶入机动车道或在人行道上乱停乱放,与机动车、行人争夺“路权”的情况没有解决。
“要加大力气解决电动自行车问题”,有网友就希望,各街道要联动交警等相关部门,因地制宜优化道路资源分配,进一步治理好电动自行车问题。
采写/摄影:“圳街评测”报道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47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