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汽车百科

豪华品牌集体不参展,成都车展变成了自主品牌的狂欢派对?

近期成都车展出现了有意思的事,汽车圈这段时间聊的较多的话题莫过于成都车展上,豪华品牌的集体“缺席”。原本备受关注的国际豪华品牌纷纷缺席,让这场西部地区的汽车盛会显得有些“单调”。但与此同时,咱们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却借此机会大放异彩,成为车展上耀眼的明星。各位老铁和老焊一起来看看这场汽车车展盛宴吧!

成都的西博城内,22万平方米的展台上,1600辆的展车正熠熠生辉,车展现场却却难觅保时捷、宾利等豪华品牌汽车的身影,2025成都车展将成为汽车车展历史上首次没有老牌“豪车”的车展。

群内的一位车友在群内转发了车展新闻下并留言说:“这届车展有没必要去了呀!”往年挤得水泄不通的16号豪车馆,今年却被小米、红旗、广汽本田等品牌取代了,呕吼,就这样事情不简单了。

八大豪华品牌集体缺席,其中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雷克萨斯、捷尼赛思和捷豹路虎等二线豪华品牌。

01 消失的豪车:谁还愿意花冤枉钱?

通过展位图可以看出,比销量报表更能反映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和车企对现实的妥协。其中有超20家品牌缺席,其中包括老牌汽车保时捷、宾利等传统豪华的轿车品牌。

老焊渠道对展区的价格了解到,单次参展的成本约500-800万元,老焊在想这笔展会的投入能带来多少实际效能呢?根据行业内部的公开数据,车展直接促成的订单占比已从过去的15%下降至不足10%了。

其中主要原因是数字化的转型提供了更低成本的替代方案。一场高质量的线上发布会,预算可能只需车展参展费用的1/5甚至更低,带来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通过平台的媒体的推广,能够更精准推送触达到更多的目标用户。

02 销量滑铁卢:豪华车为何卖不动了?

老焊分析了一下原因,豪华品牌集体缺席成都车展的背后,是传统豪华车在华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通过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先生整理的公开数据显示:进口超豪华车2023年以来出现较大的下滑,2024年加速下滑,2025年1-6月下滑仍较严重。

保其中时捷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仅交付21,302辆新车,同比下滑28%。这个曾经需要加价购买的品牌,如今不得不面对市场需求冷却的现实。

东风本田上半年销量为148,990辆,同比下滑37.4%。这个跌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解释了为何这个日系品牌为什么会选择缺席参展了。

03 自主品牌逆袭:包馆豪气背后的底气

通过本次汽车展会分析,与大规模缺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的包馆豪气与大手笔。比如,比亚迪已经连续两年包下整个9号馆,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五大品牌全阵容亮相(让老焊不得不表示有钱就是豪气)。

同时,比亚迪还在场外设置了智能化街区,提供仰望U8浮水体验等互动专区。奇瑞此次独享了5号馆,携旗下奇瑞、星途、纵横、ICAR、捷途五大品牌集体亮相

长安则以10号馆为主秀场,携家族五大品牌——长安、长安马自达、长安启源、阿维塔、深蓝强势亮相,全面展示其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元布局。

04 新能源崛起:传统豪车被迫退位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50%,传统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这种变化不是周期性的波动,而是不可逆的结构性变革。

燃油车会不会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呢?

老焊认为:消费者购车的决策路径发生了变化。

从过去依赖线下体验的对比,逐步转向了线上研究和线下验证。车展作为集中对比平台的价值也因此降低了很多,不再具备唯一优势了。

汽车销售竞争焦点也从硬件配置转向软件和生态了。用户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能力等要求,也难以在车展上充分展示的要素,这正在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了。

05 媒体生态剧变:车展冷暖的另一面

车展的冷暖不仅体现在参展品牌数量上,还可以从“媒体待遇”这一细节中窥见一斑。往年,媒体老师们最操心的是如何合理利用多家车企提供的机酒资源。

而今年,还能提供完整媒体接待服务的品牌屈指可数。一些品牌的解决方案变得更为“灵活”:媒体可以将回程机票日期延后,酒店住宿自己解决,勉强完成采访等宣传任务,加之自媒体的盛行,车圈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车企的市场压力,也揭示了汽车媒体生态的深刻变革。

06 未来车展模式:两极分化的必然趋势

这场缺席潮可能预示着车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未来的车展可能分化为两极:一端是少数头部玩家的科技盛会,用硬核的实力书写汽车行业的新标准。

另一端变成区域市场的体验嘉年华,让消费者在烟火气中感知汽车文化。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庸者,终将在转型浪潮中黯然退场。

成都车展虽是区域性展会,但由于成都及西部地区新能源渗透率高、用户消费能力强,再加上恰逢“金九银十”开局的关键节点,依旧是每年最重要的三大车展之一。

07 消费者视角:豪华车不再是最佳选择?

近年来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自主品牌借电动化和智能化向高端车领域进军,传统豪华车需求开始萎缩。超豪华总体走弱,体现超高端消费群体的购买力暂时放缓。

现在花20-30万就能买到一辆配置拉满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座舱体验,都远超同价位的传统豪华车。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豪华品牌的主要原因

“国产车的崛起让咱们普通人也能用更少的钱享受到更好的科技体验,何必多花几十万只是为了个车标?”一位比亚迪汉车主发自内心的说道。


去年成都车展达成车辆订单3.36万辆,成交总额超58亿元,平均每分钟产生26笔交易,单车均价突破17.4万元。

今年,这样的成交奇迹是否还能延续?走进西博城的观众们用脚步投了票——自主品牌展台人头攒动,曾经需要排队进入的豪华馆,今年已被小米、红旗、广汽本田、小红书、宁德时代等品牌取代。

老焊说:这次车展格局变化,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三到五年,我们会看到更多传统豪华品牌调整中国市场战略。汽车产业的淘汰赛已经加速,没有核心竞争力、跟不上电动化智能化步伐的品牌,无论是豪华还是平民品牌,都将难逃出被出局的命运了。

参考资料:

1。 搜狐新闻,《八大豪华品牌集体缺席成都车展,自主品牌热衷“包馆”》

2。 经济参考网,《2025成都车展开幕在即 近120个品牌超1600辆展车参展》

3。 网易新闻,《成都车展正在上演一场残酷的“幸存者游戏”》

4。 新浪财经,《三大自主品牌包馆,豪车专馆消失,2025成都车展变化大》

5。 易车网,《成都车展正在上演一场残酷的“幸存者游戏”》

亲爱的车友们,如果您对这次成都车展有什么看法?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哈!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请帮老焊转发到您的朋友圈或汽车爱好者群,让更多的朋友看到中国汽车市场的这场静默变革!如有转发公众号,请标明出处,老焊在此谢过了!


本文标签:

成都车展、豪华品牌缺席、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汽车、汽车行业变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car/77227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