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B级车市场,日产天籁是个挺特殊的角色。它不像凯美瑞、雅阁那样自带光环,也不像迈腾那样走稳重牌,而是靠“沙发座椅+平顺动力”占据了一席之地。可问题是,今天的车市早就不是十年前的样子了,消费者越来越年轻,新能源车型在20-25万区间疯狂抢地盘。天籁想保住江湖地位,就必须不断“折腾自己”。这不,四季度它又要带着“天籁PLUS”的名字二次改款了。
问题来了——这次更新,到底是“回血”还是“续命”?
⸻
1. 改得多不多?只是“面子工程”
根据申报信息和官方预告,天籁PLUS主要动刀在前后灯组和保险杠。整体线条更顺了,确实比现款没那么割裂。尾部设计也跟前脸呼应得更自然。
但骨子里,它还是那个“老天籁”。车身架构、内饰布局基本没动,这让人有点失望。就好比一个中年人换了发型、买了套新衣服,看着精神不少,可内核并没变年轻。
最让我疑惑的是“双拼色外观”。日产可能想通过个性化来吸引年轻人,但天籁的目标人群,本来就偏务实、中年居多。你给他们一身“拼色”,多少有点南辕北辙。
⸻
2. 动力提升是真的:2.0T终于来了
这次的核心升级,是新增了2.0T发动机,尾标380。要知道,天籁过去的2.0L自吸版本,平顺有余、激情不足,油门下去就像“慢热型中年人”。2.0T的加入,意味着天籁在账面实力上,终于能跟雅阁2.0T、凯美瑞2.5匹敌了。
不过,这里有个矛盾:天籁的传统买家,追求的是省心耐用、舒适惬意,而不是“推背感”。你给它换上更猛的动力,未必就能换来销量突破。真正要命的,是它在智能化、内饰质感、能耗表现上,没什么明显亮点。动力升级像是补短板,但补得不痛不痒。
⸻
3. 放到大环境里看:天籁的“病根”不在设计
现在的合资B级车,整体都不好过。新能源车在20万档位卷得飞起,随便举几个例子:比亚迪汉DM-i,动力强、油耗低,带智驾,价格还打到20万出头;深蓝SL03、零跑C01,智能化和体验感拉满。反观天籁PLUS,最大卖点还是“舒适大沙发”。
说句直白的,在新能源大潮里,它的竞争力已经很边缘。即便比凯美瑞、雅阁便宜一点,也很难让年轻消费者心动。
这次中改能解决什么?设计割裂问题?确实。动力短板?部分补上。但合资B级车的真正难题,是用户心智的转移:当消费者拿同样的钱,可以买一台科技感爆棚的新能源车时,他们为什么还要选择一个只换了外观的燃油车?
⸻
4. 独家观点:天籁应该“深耕舒适”,而不是盲目追赶
在我看来,天籁真正的出路,不是强行去学新能源卷智能化,而是把“舒适”做到极致。比如进一步提升静谧性、优化底盘滤震、增加后排空间体验。毕竟,它在出租车、网约车、商务接待这类“刚需场景”里,还有天然优势。
但这次天籁PLUS走的方向,多少有点模糊:既想靠2.0T吸引年轻人,又想维持老用户的“舒适标签”,结果可能“两头不讨好”。
⸻
5. 买不买?一句话总结
如果你是那种重视舒适性、想要一台开十年不折腾的合资B级车,天籁PLUS依旧能满足你。尤其是价格合适的情况下,它依然是“省心老伙计”。
但如果你追求科技感、智能化、能耗经济性,或者想买一台“面子车”,天籁PLUS很难打动你。毕竟,改两次外观,再加个2.0T发动机,还不足以让它在新能源的浪潮中翻盘。
⸻
结语
天籁PLUS,更像是一场日产的“延命手术”。它能帮销量多撑一段时间,但想真正逆袭?恐怕很难。毕竟,在2025年的车市里,合资B级车的未来,早就不是靠“灯组微调”就能拯救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car/77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