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汽车百科

12.99 万的天籁鸿蒙版,到底是不是合资中级车的“翻身仗”?


如果说过去两年汽车圈最有价值的启示是什么,那就是:

车机不行,车就不行。


天籁就是典型案例。车本身底子不错,可惜在智能化潮水里被拍得有点措手不及。


但这次广州车展上,天籁干了件很多人想不到的事:

全系上鸿蒙,价格还压到 12.99 万起。


这不是常规操作,更像是一场“押注未来”的大动作。


我一直强调一点:当一个合资品牌开始主动拥抱本土科技,说明它开始认真了。

而天籁鸿蒙版,就是日产送来的“诚意样本”。



为什么天籁要换上鸿蒙?真正原因比你想的更深


很多人简单粗暴地认为是因为销量压力,但如果换成我的观点,我更倾向于三个词:

定位焦虑、用户断层、技术突破口。


先说定位焦虑。

天籁这代车型在舒适性上做得足够优秀,可越是强项越容易被固化。消费者一想到天籁就是“舒服、安静、柔和”,几乎和“智能、科技、潮流”挂不上钩。


再说用户断层。

现在买车的 25—35 岁群体,对“语音助手是否够聪明”“中控屏是否卡顿”看得比动力还重要。而上一代天籁的车机,说实话,我自己也体验过,那感觉就像在用 2012 年的安卓机。年轻用户会直接转头去看国产品牌,合资品牌根本接不住。


所以日产这次给出的突破口,就是鸿蒙座舱。

用户对鸿蒙的熟悉度不需要教育,生态丰富,体验在线。

日产不去自己造那套难用的系统,而是直接用成熟方案,这决定本身就是一种务实。


一句话总结这个原因:

天籁不是跟风,它是在用最快方式补足最大短板。



内饰是这次变化的核心,看得见也用得懂


这次天籁最大的升级集中在座舱体验,不是做样子,是给实际感知。


第一部分是 15.6 英寸中控屏。

单从尺寸来说,它的存在感已经足够强,但真正体现价值的是鸿蒙座舱 5。

界面逻辑清晰、响应速度快、过渡动画自然,我现场操作的感觉就是:终于不是“慢半拍的合资车机”了。


你熟悉的手机应用、导航生态、影音系统,几乎都能无缝搬过来。语音识别在车内嘈杂环境下依旧清晰,连续指令没有明显迟滞。这些体验在日常使用中比硬件堆料更重要。


第二部分是 HUAWEI SOUND。

它不是那种堆数字的音响系统,而是真正会在调音上下功夫。现场试听时,人声位置感和细节层次都比上一代天籁有明显提升,对于在意驾乘氛围的人来说,这属于“听一次就能分辨”的差距。


第三部分是氛围灯与内饰材质。

256 色氛围灯并不是为了“炫”,而是为了让整体科技感更统一。天籁原本的内饰偏商务风,现在的氛围灯加上大屏设计,至少视觉年龄年轻了十岁。


一句话评价内饰升级:

天籁第一次在智能化层面做到不输自主品牌置换用户的期待。



动力层面保持稳健,不盲目跟风


动力总成并没有大幅调整,和上一代一致:2.0L 自吸为主,顶配提供 2.0T。

有人说没诚意,但我们得看清天籁的用户需求是什么。


天籁之所以被称为“移动沙发”,核心并不是速度,而是平顺性。

2.0L + CVT 的黄金组合在城市通勤里属于“你几乎感受不到顿挫”的类型,这种体验比纸面数据更能让用户安心。


当然,如果你希望更强的加速能力,2.0T 仍然可选,但在中型车用户里,这不是主流诉求。


日产没有为了吸引眼球去堆高功率,而是把主要资源投入到座舱体验,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因为在当下的消费环境里,用户愿意为“体验感”买单,而不是单纯的马力数字。



12.99 万的起售价意味着什么?不是降价,是战略


这次的价格策略,我认为是整个产品最具价值的部分。


首先是策略上的决定性。

天籁过去近几代车型的起步价都偏高,用户普遍是依赖终端优惠才下决心。而官方直接把价格拉到 12.99 万的意义在于:

它让用户的心理门槛直接降低一档。


其次是竞争层面的巨大影响。

同级别雅阁降得多,但智能化弱;凯美瑞换代追求运动风,不够“家用正统”;大众帕萨特稳妥但缺乏亮点。

天籁这次用“舒适 + 价格 + 鸿蒙”组合拳,等于找到了同级一个别人暂时给不了的位置。


更关键的是,12.99 万买到鸿蒙 5 和 HUAWEI SOUND,是一种极具性价比的体验差异。


这不是简单降价,这是产品战略层面的重构。

它把天籁的进入门槛推到比以往更接地气的层面,重新激活用户兴趣。



天籁鸿蒙版适合哪些人?我给 3 条非常实用的判断


如果你准备今年年底或明年初购车,这三类人可以重点考虑:


第一类是在 12—15 万预算里寻找“舒服又智能”的用户。

国产车智能化强,但同价位空间和噪音控制不如天籁。鸿蒙上车后,天籁这块短板补齐了。


第二类是对音响、车机、座舱体验真正有需求的人。

你能明显感受到升级,不是“参数好看但体验差”的那种。


第三类是追求稳定耐用的人群。

日产保养便宜、3—5 年几乎不出毛病的特点依旧保留,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这种安心感是很有价值的。



最后一个判断:这是不是天籁的翻身仗?


我个人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但不是那种靠噱头的翻身,而是靠“切中用户关键体验点”的真正改变。


老天籁靠舒适度赢得市场,新天籁则是在舒适之上补上了智能化短板。

空间依旧大,动力依旧稳,NVH 依旧优秀,再加上鸿蒙和亲民定价,它几乎形成一种“对大多数用户都够用也好用”的均衡状态。


天籁不再只是那台“中年人买的稳重车”,它正在成为一台年轻家庭也会认真考虑的诚意之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car/7913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